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

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

ID:17932073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0

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_第1页
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_第2页
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_第3页
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_第4页
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曲中红曲霉的简易分离方法李晓楼(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629000)摘要:本文采用无菌过滤收集大曲中红曲霉孢子悬液和基内接种技术,运用稀释平板法,实现了从大曲中简易分离红曲霉,文章介绍了红曲霉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了从大曲中分离红曲霉的原理、分离培养基的设计与制作、大曲中红曲霉分离纯化的技术方法及过程,为获取红曲霉纯菌及红曲生产爱好者提供参考。关键词:大曲;红曲霉;分离;基内接种;稀释平板法   红曲霉的用途非常广泛,利用红曲霉生产红曲,古称丹曲,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红曲不但用于酿酒,而且还应用于发酵食品、食品色素等方面[1]。此外有的红曲霉能产生Monacolin类活性

2、物质,具有很强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某些红曲霉种还含有较高的麦角甾醇,可防止婴儿佝偻病,促进孕妇和老年人对钙、磷的吸收;另外有报道红曲霉的有些种还有酯化能力[2]。因此有关红曲霉在酿酒、保健、食疗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采用无菌过滤收集大曲中红曲霉孢子悬液和基内接种技术,运用稀释平板法,实现了从浓香型大曲中简易分离红曲霉,文章介绍了红曲霉的生物学特征,阐述了从大曲中分离红曲霉的原理、分离培养基的设计与制作、大曲中红曲霉分离纯化的技术方法及过程,为获取红曲霉纯菌及红曲生产爱好者提供参考。1红曲霉的生物学特征   红曲霉(Monascussp.)是腐生菌,分布较广,常

3、存于乳品或乳制品中,多数出现在乳酸自然发酵的基物里,制曲作坊和大曲等都是它们适宜的繁殖地。红曲霉属于不整子囊菌纲、散囊菌目、红曲科、红曲属。已描述过的红曲霉约有19个种[3]。 1.1形态特征   红曲霉一般多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形成红色色素,菌落初为白色,老熟后变成淡红、紫红等颜色。菌丝有隔,多核,多分枝。分生孢子着生在菌丝及其分枝的顶端,单生或以向基式生出2—6个成链,形状多为梨形,闭囊壳球形,内散生10多个子囊,子囊球形,内含有8个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解体,孢子留在闭囊壳内[4]。 1.2生理特性   红曲霉的最适温度一般在30℃—35℃,25℃以下40

4、℃以上不利于生长。最适pH值一般在3—5,pH值在3以下,生长缓慢,pH值在5以上,不利于色素的形成。同时酿酒用的红曲霉能够耐受一定的酒精度[4]。2大曲中红曲霉的分离原理   根据红曲霉的生物学特征以及生理特性,在适合红曲霉生长的培养基中加入选择性抑制剂,设计制作成适合红曲霉生长的选择性分离培养基,选取富含红曲霉的优质大曲为菌源,无菌过滤,收集红曲霉孢子悬液,采用稀释平板分离可以得到较纯红曲霉[5]。3分离培养基的设计与制作   选择性分离培养基的设计与制作,是成功分离红曲霉的关键。设计与制作红曲霉选择性分离性培养基,包括设计原理;配方以及制作过程。 3.1设计原理   选

5、择性分离培养基是利用目的微生物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选择性抑制剂,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目的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实现红曲霉的纯种分离。 3.2具体配方   根据红曲霉分离的原理,设计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加选择性抑制剂用于红曲霉分离。具体配方:8—10波美度的麦芽汁900ml,无水乙醇100ml,25g琼脂,然后用乳酸调pH值在4.0左右,1.05kg/cm2灭菌20分钟即成选择性分离培养基。使用前加30ppm的链霉素1ml—2ml,用于抑制原核微生物如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3.3制作过程   取小麦若干,用水洗净,浸水6—12小时,15℃阴暗处发芽

6、,当麦根长至麦粒的两倍时,摊开烘干。将干麦芽磨碎,取1份麦芽加4份水,在65℃水浴锅中糖化3—4小时,然后用4—6层纱布过滤,滤液用鸡蛋清法除浊后稀释到8—10波美度。按3.2设计配方配制,1.05kg/cm2灭菌20分钟即成[5]。4大曲中红曲霉的分离方法与技术 4.1方法   稀释平板法(pourplatemethod)即运用无菌操作,将目的菌源微生物用无菌水作梯度稀释,取定量菌液通常不超过1ml于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融化冷却至50℃的培养基,混合摇匀,凝固后倒置、恒温培养1—3天,就会出现单菌落,达到纯种分离的目的。稀释平板法,接种温度较高,接种器具简单,适合于利用孢

7、子悬液等分离。 4.2技术   根据红曲霉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生理特性在红曲霉的分离纯化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基内接种技术和无菌过滤收集孢子悬液技术。 4.2.1基内接种技术   基内接种技术是相应于稀释平板法而言的,菌液接种于培养基的内部,菌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基内接种技术,接种温度较高,可使某些热敏感菌死亡,同时培养基内部缺氧,某些好氧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可减少非目的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而红曲霉的孢子有一定的耐受性和抗逆力,因此影响不大。 4.2.2无菌过滤收集红曲霉孢子悬液技术   采用无菌过滤收集红曲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