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转)

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转)

ID:17942343

大小:4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1

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转)_第1页
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转)_第2页
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转)_第3页
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转)_第4页
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转)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转)》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选择题特殊解法10例 选择题在整个高考试卷中占了近半的分值,能否提高做选择题的正确率对学生整个高考的成功与否显得非常重要。以前我们所见到的历史选择题解法主要是一些按题型归纳的常规方法,本文力图探索在用常规方法无效的情况下,如何用特殊方法提高做选择题的正确率。1、因果时间颠倒:因果型选择题最基本的原则是前因后果,即原因时间在前,结果时间在后,时间颠倒的选项就应该首先排除。例1:(2006年四川卷)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中

2、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解析:A看起来与题干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成因果关系,因为好象看起来正是由于中美建立正式了外交关系,所以才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采取了默认或支持态度,而事实上,A发生在1971年,而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却发生在1979年,违背了因果关系最基本的原则。2、并列判错原则:即在选项中出现了用顿号、“和”或“及”等字眼并列的词语,在不能百分之百认定正确的情况下,原则上认为此选项是错误的。从多年高考命题实践来看,这种有并列词语的选项基本上都是错误的,它考查的是学生惯性致错思维,即学生读到前半部分是正确的,后半部分顺到(即惯性)就正

3、确了。例2:(1999年全国卷)在印度民族大起义中A.起义军攻占了印度河及恒河流域的大片地区B.起义军拥立的印度皇帝提出了自治的要求C.起义军中的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分别打了多次胜仗 D.起义军的领导权被封建王公把持解析:本题A将印度河与恒河并列,教材正文又没有相关叙述,只有从地图上才能看出来,很多学生平时又没有注意地图,这时就可以采取并列判错原则。实际上起义军并没有攻占恒河流域的大片地区。3、对等排除原则:在选项中出现了一个与你想选的选项对等(即同义表述)的选项,根据单项选择题答案唯一原则,两个都对,说明两个都不对。例3:(1999年全国卷)中国共

4、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最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解析:本题A、B、C入围,如果你想选A或C,那么选A就要选C,因为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就是要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两个都对,说明两个都不对,就只能选B了。4、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推导法:即A、B、C、D、四个选项中,两个及以上都与题干有因果关系,如果做题干这件事是为了→A,A是为了→B,B是为了→C,C是为了→D,那么越靠近题干事件的选项

5、就是最直接的原因,越远离题干事件的选项就是最根本的原因。例4:(2007天津文综)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A.实现经济复兴                 B.增加就业机会C.国家干预经济                 D.防止盲目竞争解析:本题A、C、D都与题干历史现象有因果关系,实施工业复兴法是为了C,C是为了D,D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克服经济危机是为了A,那么A就是根本原因。5、时态一致原则:即要分析题干求答项的时态,前因型是将来时,要求选项必须是将来才能实现的事情,后果型是完成时,要

6、求选项必须是已经实现的事情。例5:(1998年全国卷)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解析:题干的求答项是历史功绩,即历史作用,从时态的角度看是完成时,那么选项应该是戊戌变法运动已经实现的事情,本题从历史功绩的突出性看,C第一,A其次,D再次,B不入围,但事实表明,C、A在戊戌变法运动中都没能实现,只起到了D的作用。6、就近原则:它适用于针对教材上的某一结论(特别是标志性的),分析得出这一结

7、论的理由或依据。答案就是对结论前或后的几段文字或几行文字作高度归纳就是依据,甚至就是结论前或后的一两句话,因为这符合历史论证的基本原则——史论结合。例6:(1996年全国卷)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解析:教材在得“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一结论时是这样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依据就是结论前的这一句话“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而归

8、纳本框目教材就知道,对这个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即发生的变化)教材列了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而这所有的变化都是围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