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题(押题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题(押题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ID:17960698

大小:16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11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题(押题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题(押题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题(押题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题(押题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题(押题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试题(押题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www.ks5u.com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非题号对应答题区城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记。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4.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

2、(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920年夏天,在蔡元培先生即将赴欧洲考察之际,北京大学的教授们开会欢送。几位教授都在发言中希望蔡元培此行能推动中国文化走向欧美。独独梁漱溟发问,“大家所谓将中国文化带到西方去是带什么东西呢?”“中国文化究竟何所指?”一时间,众人皆无语。百年来,梁漱溟的问题被不断细化并敞开了更多讨论空间。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崛起,投射在文化上的命题就是如何“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中国的发展,也始终面临着“实力的增长”和“魅力的提升”两个评价向度。加强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互动,首先是一

3、个中华文明自我发现、自我重塑的过程。这有赖于我们深入把握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而上解读,凝练对中国历史选择和历史道路的文化表达,推进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成熟,培育中华美学精神和价值导向,背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将“中国智慧”上升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层面的概念体系和知识范式。如梁漱溟先生所言,只有我们从理论建构层面到大众实践层面都把握住“中国文化究竟何所指”,才能冀望与世界文明碰撞的深度和互鉴的广度。互动,更是一种双向发现的过程。中国文化具有深厚的世界性价值,不但提供了独特的认识框架和思想资源,近代以

4、来更是成为西方现代性批判的重要参照。德国汉学家顾彬这样形容他几十年以来学习古代汉语的感觉:“-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个完全新的世界给我开了它的门。李白来了,孟子来了,庄子打个招呼,我就入了中国的梦”。美国儒学学者安乐哲认为:“西方绝大部分伦理学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而儒学中的‘个人’是处于关系中的‘个人’,强调人的关系性、共生性。它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图景”。这些评价,是中国文化不断“被发现”的象征,也提供给我们变被动发现为主动传播的启示。也许,“李白来了”“孟子

5、来了”正是一些国家掀起汉语热的原因;而展示关系(家庭、乡土、族群)中的个人,正是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在海外播出受到好评的原因,是BBC《中国春节》纪录片火了的原因。深邃把握中国文化精神,寻找各民族国家人民的同理心、共情心和好奇心,是推进戏曲、民乐、书法、国画、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现实路径,是以文化的方式说明中国的落地方法。(摘编自刘文嘉《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众人皆无语”是因为除了梁漱溟,没有人深入思考从而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究竟何所指。B.对中华

6、优秀传统文化形面上的解读,是指从理论建构层面把握中国文化究竟何所指。C.文明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双向发现的过程,一方面是自我发现,一方面是我发现别人。D.只要找到让世界听得懂、乐于听的表达方式,“中国智慧”就可以上升为“世界智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段是个引子,以梁漱溟之问,引出“中国文化究竟何所指”,第二段顺势提出”如何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这一问题。B.弄清“中国文化究竟何所指”的问题,是解决“如何以文化的方式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关键,所以作者以此作为全文论述的重点。C.引用顾彬、安乐哲的话,意在论证中国文

7、化具有深厚的世界性价值,不但提供了独特的认识框架和思想资源,近代以来更是成为西方现代性批判的重要参照。D.本文采取层层递进的论证结构,开头两段提出问题,中间两段从两个角度分析中华文明如何自我发现、自我重塑,尾段解决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问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发展,始终面临着“实力的增长”和“魅力的提升”两个评价向度,但“实力的增长”不一定带来“魅力的提升”。-15-www.ks5u.com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高考资源网(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B.中国文化既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又有深厚的世界性价值,能

8、够给现代世界提供重要参照,所以中国的文化自信是有底气的。C.中国在西方国家开办孔子学院,BB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