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

ID:17964126

大小:10.46 MB

页数:115页

时间:2018-09-11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基础理论之“阴阳五行”第一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阴阳的对立制约《类经附翼.医易》:“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二)阴阳的互根互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三)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根本条件。《素问.天元纪大论》:“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四)阴阳的消长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此长彼消热盛伤阴,寒盛伤阳此消彼长阴虚火旺,阳虚阴盛此长彼长此消彼消补气生血,补血养气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五)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五)阴阳自和与平衡《素问.调经论》:“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五脏属

3、阴,六腑为阳(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病态——阴阳失衡(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阳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阴偏衰(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疾病的治疗(1)确定治疗的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促使

4、阴平阳秘。(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调整阴阳阴盛阴阳偏盛实证实寒证寒者热之(热性方药)伤阳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寒性方药)伤阴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阴虚阴阳偏衰虚证虚热证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虚寒证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泻其有余补其不足第二节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五行各自的特性1.木曰曲直、2.火曰炎上、3.土爰稼穑、5.金曰从革、4.水曰润下(二)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取象比类法、推演络

5、绎法(三)五行的相生相克及制化木火土金水相生,子母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相生为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木火土金水相克所胜所不胜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相克为相互克制、制约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内经》: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相互生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木火土生生克木火土金水相乘五行相乘如:“木乘土”或“土虚木乘”五行相乘:相乘为过度的克制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木火土金水相侮五行相侮如:“土反侮木

6、”五行相侮:相侮即反克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五行乘侮规律示意图火木土金水相乘相侮例:正常情况下金能削木,若木质太硬,或金属太软、太薄,非但不能削木,反而倦刃缺口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A.某一行太强;B.某一行太弱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心—火、肺—金、脾—土、肝—木、肾—水(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传变(1)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到子脏。(2)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到母脏。2.相克关系传变(1)相乘(2)相侮母子相传母病及子肾病肝病脾病心病子

7、病及母木乘土土侮木母病及子子病及母金乘木木侮金相乘肝(旺)脾(虚)我克肝旺乘脾克我脾虚肝乘相侮肺(虚)肝(旺)克我肝旺侮肺我克肺虚肝侮肺(三)用于疾病的诊断(四)用于疾病的治疗1.指导脏腑用药药物的颜色、气味2.控制疾病的传变《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3.确定治则和治法(1)治则相生——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相克——抑强扶弱(2)治法相生治法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温肾阳以补脾阳健脾气以补肺气养肺阴以滋肾阴相克治法抑木扶土法疏肝健脾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补脾利水泻

8、肝清肺泻心火滋肾阴相生的治法如:滋水以涵木戴幸平中医基础理论之藏象学说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脏腑:内脏的总称。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