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ID:17978135

大小:3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2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1页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2页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3页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4页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述还写进了宪法。党的十六大更是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些论断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及其存在和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但未缩小,反而在扩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非公有制

2、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因此,笔者认为,只有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纳入宏观调控的范围,充分利用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发挥调控作用,才能正确地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那么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究竟处于怎样的现状,在税收政策上存在哪些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等等,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现状  按照我国现行统计标准,非公有制经济是指除国有、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集体成分以外的经济,它是相对于公有制经济而言的,具体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中的非国有部分、私营经济

3、、个体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依据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经济类型进行界定和计算的,但由于存在混合制经济类型的现象,一般按照注册资本金或实收资本中各种经济类型的比重来计算。本文主要按照经济类型的划分直接计算。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引人注目。无论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规模,还是容纳就业人员、出口贸易等方面都对国民经济做出了贡献。从经济总量看,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50%左右,其中民营经济约占经济总量的近20%左右。从税收收入构成

4、看,2002年国有经济占全部税收收入总量(不含农业税与关税收入)下降为32.2%,而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和“三资”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

5、gionalpositionandachieve企业(含港澳台投资企业)等三类企业的税收收入占到税收收入总量的52.9%。从开业户数和从业人员看,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2002年底,我国有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从业人员4742万人;私营企业243万户,从业人员3409万人。但上述的私营企业只是按工商部门颁布的私营企业登记条例注册的由私人投资的公司以及带“红帽子”的企业。所以,广义的私营企业的户数和从业人员要显著超过狭义的私营企业。从对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重要作用看,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产出的平

6、均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国有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个体私营经济在增加就业方面更是功不可没,目前狭义的个体私营经济的从业人员就超过了8000万人,而国有企业的在岗职工人数只有5000多万人。现在国有企业的下岗分流人员许多被个体私营部门所吸收。  二、目前非公有制经济适用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社会上对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有人认为个体户是“暴发户”、奸商,和国营、集体企业不能相提并论;有的看不到个体、私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无足轻重;有

7、的甚至担心它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拉大贫富差距,导致两极分化以至出现“私有化”。  少数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甚至借助权力对个体、私营经济吃、拿、卡、要,强摊硬派,使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公正的对待和法律保护,严重地制约了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在外部环境中,税费问题也表现得较为突出,虽然许多非公有制企业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比较认同,认为税收是非公有制经济应该为国家作出的贡献,但仍有不少税费征收不合理,对其实行税收优惠的空间依然存在。  (一) 区域税负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所有制格局不对称  东低西

8、高的区域税负格局与东高西低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形成明显反差,东部地区承担的纳税义务与其经济能力不相称。从横向看,1995年,仅占全国三分之一省(市)的东部地区却占全国58.09%的GDP和74.3%的非公有制工业总产值,应该说整体税收负担能力较强,而其工商税收的实际负担水平只有7.93%,比经济实力弱、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的西部地区低1.8个百分点。  作为对80年代“梯度发展战略”5.1-9,,services,andmake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