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

ID:17993430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2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_第1页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_第2页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_第3页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_第4页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的经济学学习经历和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弟三年磨一剑,这篇文章的字字句句皆为肺腑之语,涉及小弟所思所想,凝结小弟接受众师教诲之精华,小弟对此文修改再三,望版主能考虑加为精华,将此文分享给更多的朋友!!!本人经济学大四,在坛中各位前辈面前当属小弟,所以现在想谈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会,只是希望在毕业前夕做一回顾,思过、总结以明志,绝无班门弄斧之意。若能供各位初学朋友参考,或受到各位前辈的指点批评,则是小弟之最大荣幸。首先,我不知道各位朋友当初是如何走进了经济学的殿堂的,但我自己当初选择经济学,完全处于功利目的,认为经济类以后就业好,而且经济类的高考分数也是最高的,不报可惜。然而现在看来,这些理由对我来说都已无意义了,在这三年多的学习

2、中,经过多次的试错、悔恨、纠结和最后的顿悟之后,现在我已经决定走学术道路,我觉得是经济学本身吸引了我,而非其他。1、如何读经济学经典原著读不读?这个问题其实是非常难以回答的,我刚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通论》(各位博学同仁可能还听说过马歇尔、熊彼特、庇古等人的著作),但初做尝试之后,实在有摸不着头脑之感,于是便无奈放弃了,后来逐渐体会到读这类著作确实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素养积淀的,否则的话的确很难比较深入地理解,甚至很有可能产生误解,更何况著作中的有些内容也是值得批判的,作为初学者当然不知道如何鉴别,所以如果不是对原著有很强烈的兴趣,最好在初学的时候不要去看原著,只要

3、看看一些“导读”知道其大略即可,比如你知道斯密说的“看不见的手”、提出了分工的重要性就够了,至于原著中其他的丰富思想,当然是一座宝库,只不过我们现在还没有挖掘的工具罢了。陆铭老师有一句话,并不能说肯定对,但也有一定的道理:现在经济学最前沿,最丰富的思想和方法都在paper中,经典原著都是几十年上百年前的思想,这一段时间内经济学已经有很多的进展了。即便是教科书也已经是几年或者十几年前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汇总,所以要了解前沿理论、问题、方法,还得从paper开始。当然这并不是说初学者开始看paper,教科书实际上是很好的入门读物,教科书可以提供学科的整个框架、体系和发展脉络,而且又比较亲善易懂,

4、所以各位初学经济学的同学一定要好好研读教科书。这又涉及到下面一个问题了。教科书怎么读?在“怎么读”这个问题之前应该现有一个“读什么”的问题,“读什么”一般又涉及到几个问题:一、读外国经典教科书还是读中国学者的教科书?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同学可能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读国外的了,国内的教科书不值一读。其实这个观点还是有些片面的。的确,不可否认现在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并不在中国,外国老头们写的入门的教科书又很“亲善”,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高级的教科书则更是需要大师级的功底才可以胜任,而国内此类大师数量不多,实力超群的又往往没有精力和时间写教科书,所以读国外的经典教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另一方面,

5、国外教材多是以美国作为例证,有很多方面都与中国国情不同,列举的中国例子和数据也比较少,这不利于我们了解自己国家的经济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但这些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有时读一读中国学者的教科书也会有所收获。然而并不是随便挑一本国内的书就读,这里面我个人觉得是有些窍门的。首先,选青年教授的,不选老教授的。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

6、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这样做并不是对老教授的学术能力质疑和不尊重,而是出于一种不得已的选择。有些著名老教授们在他们同辈中研究中是相当出色的,但是囿于时代和环境的限制,他们最初接受的往往是带有批判性质的西方经济学。就如已经过世的高老,他的《西方经济学》销量在全国都是排在很前面的,但各位读过高老的书的同学都会发现,在每一章“结束语”中,高老都要对本章的内容进行批判,同时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实际上,这些质疑和批判在西方经济学的进程中大部分已经都有改进和解决

7、了,这样的批判有时不免稍显脱离时代,而且容易让初学者糊涂:怎么好不容易才搞懂的理论,这会儿又被大肆批判呢?究竟应该怎么学呢?所以我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要选青年教授的书。其次,选知名院校的,不一定选自己院校的。这一点我想大家应该可以理解,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本身就与世界前沿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国内的研究水平就更是差距颇大了,基本上大师级的人物很难在一所普通的院校出现(大家可以不同意这个观点,这是出于我浅薄的认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