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视点之教师的修炼

教育视点之教师的修炼

ID:17998426

大小:97.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9-12

教育视点之教师的修炼_第1页
教育视点之教师的修炼_第2页
教育视点之教师的修炼_第3页
教育视点之教师的修炼_第4页
教育视点之教师的修炼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视点之教师的修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杭州市第十三届教师论坛:教师的修炼》专辑●聚焦——教师修炼的内容解读传统师德伦理安心•耐心•雄心气质•情怀•知识•能力•风格教师的20项修炼●关注——教师修炼的困境与突破教师修炼的现实局限教师专业化修炼途径在修炼中发展的抓手专家型教师成长路径●倾听——教师修炼实践感悟班主任的智慧修炼语文教师的自我修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修炼特教教师的修炼●展望——教师修炼的取向与建构教师修炼的理性取向教师修炼中的价值观建构教师人文素养的修炼幸福课堂的打造●检索——教师修炼研究相关资料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20currencydeposi

2、t,weprescribeapassonaregularbasis,qilucardaccountonaregularbasis),certificatebondsandsavingsbonds(electronic);3.notdrawnonabanksavingscertificate,certificatebondsapplyformortgageloans,acceptingonlythelender●聚焦——教师修炼的内容解读传统师德伦理一、立志乐道的敬业品质传统师德伦理强调积极入世,以“出世”的精神,干一番“入

3、世”的大事业,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孟子在《孟子尽心章句上》中提出了道德伦理的“三乐”境界。他说:“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三乐境界之中,父母兄弟和睦相处,乃是亲情之乐;做人处事能问心无愧,则是自身之乐。这种亲情与个人之乐,很多人通过修炼都能做到。第三乐就不同了,并非人人都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因而,第三乐乃极乐,是亲情与自身之乐无法比拟的,只有“立志乐道”的教师才能到达极乐的道德伦理境界。“教者,政之本也,

4、因此在老百姓心目中,教师是与天、地、君、亲并举者。这就决定了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所以,教师要树立“教育立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的远大抱负,认真修炼立志乐道、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进退、热爱教育事业、专注投入的高尚品格。二、有教无类的博爱情怀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出“有教无类”的卓越思想,主张不论其贵贱、贫富、长幼、华夷、智愚,均应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他的学生中,有来自不同阶层和地域的学生。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孔子开始了创办私学的职

5、业生涯,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贤才”和官吏,以实现其政治理想。他的弟子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华夷之分;他的弟子有来自贵族阶层的,也有来自平民家庭的,而平民教育更能体现孔子“有教无类”的博爱精神。从教育史上来说,“有教无类”是一次重大的革新,由此形成了“平等相待”、“一视同仁”、“教育公正”等一系列师德伦理思想。当今的教育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因此广大教师应该身体力行,努力修炼“有教无类

6、”的博爱情怀。三、教学相长的平等理念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还说“以友辅仁”,“德不孤,必有邻”。《学记》中说:“相观而善之谓摩”,指出教学中要相互观摩、切磋,提出“2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韩愈《师说》则明确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在以人为本、倡导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看来,更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学习与进修,都要做到相互尊重与体谅,这样才能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境界。陶行知说:“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

7、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只有牢固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秉持“教学相长”的理念,才能创造彼此崇拜的人才,从而获得最大的快乐,教师理应追求这种教育教学理想和道德伦理境界。四、大教无痕的教化艺术老子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即是说真正的道理是不必大声传导的。“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言外之意就是,大爱无痕,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事。孔子是大教无痕的典范,他十分赞赏曾参描述的“春风沂水”的生动案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8、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说暮春时节,大人与儿童在沂水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一路回家。这是一种放情自然的教育活动,通过无迹无痕的教化艺术陶冶学生旷达高尚的人生情怀和生活乐趣。教师应该深明教育管理的艺术,这样才能达到大教无痕的境界。正如老子所说:“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