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闽西客家与徽州移民宗族

明清时期闽西客家与徽州移民宗族

ID:18005729

大小:3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2

明清时期闽西客家与徽州移民宗族_第1页
明清时期闽西客家与徽州移民宗族_第2页
明清时期闽西客家与徽州移民宗族_第3页
明清时期闽西客家与徽州移民宗族_第4页
明清时期闽西客家与徽州移民宗族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闽西客家与徽州移民宗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明清时期闽西客家与徽州移民宗族传承中原传统文化的比较王日根宋丰星﹡摘要:闽西客家与徽州家族都来源于中原,亦同样特别注重对中原传统文化的传承,两地因为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方式、风尚等的不同表现出一些差异性,但相似性却更多,凡家族结构、建筑、家族伦理和价值观念,都存在若干相似之处,客家商人与徽州商人的经商动因、商业资本流向以及商人与文化的关系亦多存相似之处。所有这些均表明,中原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通过移民传播到偏僻的山区乡野,从而带动当地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关键词:闽西客家;徽州宗族;文化传承随着谱牒文书等大量资料的发现,闽西客家与徽州一样,渐渐进入人类学家和历史学

2、家的视野,并在最近二十年中掀起了一股客家学和徽学研究的高潮。同样作为移民社会的闽西地区,自北宋以降,客家宗族扮演的角色虽略异于徽州却又更类似于徽州。追本溯源,它们的文化之根其实均来自于中原。依据传统的宗法制度,所谓宗族就是由“同宗”和“同族”两部分亲属构成的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人类共同体。始祖以下的后裔为“同宗”,高祖以下的子孙为“同族”,合称宗族。【1】班固在《白虎通·宗族》中有提到:“宗者何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谓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于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

3、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宗其为高祖后者,五世而迁者也。高祖迁于上,宗则易于下。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宗其为父后者为父宗。以上至高祖宗,皆为小宗。以其转迁,别于大宗也……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上凑高祖,下凑玄孙,一家有吉,百家聚之,合而为亲,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合聚之道,故谓之族。”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整合的基本单位,由家而族而国构成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宗族之所以能在徽州与客家地区存在并一直保存下来,当然也有着它自身的地域因素。自然环境在宗族的形成过程中便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罗愿《新安志》卷二《叙贡赋》记载说:“新安为郡在万山间,

4、其地险陿而不夷,其土骍刚而不化。水湍悍,少潴蓄……大山之所落,﹡王日根:本刊顾问,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7深谷之所穷,民之

5、田其间者,层累而上,指十数级不能为一亩,快牛剡耜不得旋其间,刀耕而火种之。十日不雨,则卬天而呼。一遇雨泽,山水暴出,则粪坏与禾荡然一空。盖地之勤民力者如此。”迫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徽州“岁收甚俭,一亩所入,不及吴中饥年之半”;【2】“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之一”。【3】这种生活的压力迫使徽州人聚族而居,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周济以便保障最低生活水平;如果脱离宗族群体,大多贫苦人民将很难活下去。和徽州自然情况相似,永定县高头乡地处福建西部山区,在《高头十景诗》中金山古寨作为第一景,是这样记载的,“峰高耸起见金星,寨顶中间灌蹟铭。百尺寒松千古秀,数根

6、风竹万年青。举头秋露长天色,放眼落霞孤鹜翎。遥望四山无限意,晴涌远近翠云林。”【4】这里的确山清水秀,可是在温饱还不能解决的明清时代高头江氏族人的生活却存在着严重的困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头乡被群山环绕,处于东南西北四山之间,平原极少,几乎山地到处都种有茶树、竹子、柿子等经济作物,有些坡缓的山地被开辟为梯田,种些农作物以保障基本的生活物资供应。这种天然的恶劣环境迫使族人聚集在一起,互相扶助应对各种自然灾害。而客家与当地土著人之间的种种矛盾亦促进了宗族内部的团结,圆形土楼或方形土楼首先从建筑设施上增强了客家民宅的防御功能。即便是现在还有很多人住在土楼里,而住在外面的江氏

7、族人基本上是从土楼里搬迁出来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促使徽州与客家地区宗族社会的形成,而从源流上两地同是从中原地区迁徙而来,无论是徽州文化还是客家文化,“核心”仍然是中原文化,不同的是两地宗族具体结构的某些差异。崇祯十六年江元钦、江元标在《济阳郡永定江氏宗谱》(2003年版)旧序言中说:“人之何所出乎,必有其父。父何所出乎,必有祖。是故吾人之繁衍于天地间者,必原于始生之祖。夫以一人之身,分为兄弟,由兄弟数分而为途人,喜而庋,忧而不吊。遇之若不相馋于戏,而今之所谓途人,安知其初之为兄弟也。兄弟分为一人之身也。余有鉴于斯,此谓吾谱之所以作也。盖江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