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1ppt培训课件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1ppt培训课件

ID:18009811

大小:102.0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9-12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1ppt培训课件_第1页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1ppt培训课件_第2页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1ppt培训课件_第3页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1ppt培训课件_第4页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1ppt培训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1ppt培训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第一节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一、概述(一)机制的概念:产生心理或行为的生理—化学过程。(二)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犯罪心理机制研究犯罪心理特别是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工作方式与心理过程的总称,也即从犯罪人的心理方面揭示犯罪行为发生的原理和机制问题。(三)国外关于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研究1、异质论2、犯罪倾向论3、欲求不满论4、刺激反映论5、心理冲突论6、动机作用论7、防卫机制论8、犯罪副文化论二、关于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的几种理论(一)内外化机制(见图示)主体的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产生犯罪动机实施犯罪行为外界消极因素内部畸变需要境遇和时机内化外化1、

2、基本含义:从吸收客观外界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由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行为的外化机制。2、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主客观因素—>犯罪心理研究目的:揭示影响个体犯罪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律。主要有以下机制:(一)认识的选择与加工机制个体在一定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结构之上,选择外界消极因素在头脑中不断予以反映和加工,经过多次反复,内外因素逐渐接近、融合,某些消极的客观因素便转化为个体的主观因素。(2)模仿学习机制(与之相似的是教唆学习机制)个体经过自觉、不自觉的效仿他人错误的言行举止而逐步形

3、成的与之相似的不良行为和品德。(3)角色扮演机制个体通过在犯罪群体内的角色学习和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互动,将社会的消极因素通过违法尝试内化为自身犯罪心理的过程。其会将群体对他的期望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向,并积极的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中。(4)自我强化机制:一定的违法行为如果满足了主体的需要,符合了自我价值期待和犯罪群体的价值期待,必然会获得自我肯定、自我奖赏和群体奖赏,使犯罪心理进一步强化。3、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研究目的:揭示行为人将其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主要有以下机制:(1)预谋发动机制:犯罪行为自始至终都处与犯罪意志的控制之下。整个过程

4、都是犯罪人有意识的活动。(2)情境互动机制:情境与主体的内在因素存在互动,情境的诱发对犯罪行为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3)挫折攻击因素:个体遭受强烈挫折时,不能摆脱心中的压抑感和焦躁情绪而迅速产生犯罪动机,引发攻击性犯罪行为。综上所述,内外化机制表明:个体通过对外部消极因素的反复选择,经过心理整合,将其同化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形成犯罪心理结构;而后在内部需要和外部刺激的驱动下,经历若干心理环节,产生犯罪动机,通过等待时机和创造时机,在特定情境下实施犯罪行为。(二)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基本内容包括:1.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基本变量系统。这一系统包含三个基本变量:一是外在不

5、良情绪因素(S);二是主体内在不良情绪因素(O);三是各种违法因素的总和(R)。2.基本心理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形成犯罪心理、犯罪行为的过程。(见图示)外在不良情境刺激变量(S)主体不良因素中介变量(O)违法行为因素行为变量(R)输入选择输出反馈1)刺激信息的输入过程:外在不良因素作用于人的感官,通过一定的心理机制传导,成为个体心理结构中的不良心理因素。2)信息的选择过程:由主体心理结构对输入的外界不良刺激信息进行甄别和选择。包括认识选择和接纳选择。3)信息的输出过程:当不良信息的输入量累积到一定的程度时,便发生心理质变,由不良心理发展为犯罪心理,并发生外化,驱动行为

6、人实施犯罪行为。4)信息的反馈过程:实施的犯罪行为本身,同时作为刺激信息,反馈并固着在主体的心理结构之中,使原有的犯罪心理得到强化。5)信息的加工过程:把刺激输入信息和行为反馈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储存、编码、转换、检索的过程。3.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的三种形态。1)S—R形态:指某种刺激的情绪(S)是构成犯罪行为或犯罪行为的变化(R)的原因。2)O—R形态:指个体自身条件的变化(O)是构成犯罪行为产生或行为变化(R)的内在原因。3)R—R形态:指两种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三)量变质变机制犯罪心理与守法心理之间质的区别,不在于生理机制、智力水平和精神病态方面质的不同

7、,而在于个体社会态度及其行为社会评价意义上的质的区别.就是说犯罪人在需求结构、动机体系、自我意识、法律意识、品德发展等综合品格方面,同守法公民有着质的区别。从量变到质变,是由主体社会化过程中的缺陷造成,包括不完全的社会化和错误的社会化。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机制同犯罪心理内化机制基本相同。它的内容主要是:由模仿到认识选择;由主观认同到角色化扮演;由错误的自我评价和行为反馈到犯罪意向的萌发。(四)防御机制:个体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成挫折所引起的焦躁和忧虑,维持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引起犯罪行为的防御机制合理化机制投射机制认同机制反向机制三、犯罪行为发生

8、机制模式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