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ID:18024083

大小:250.1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3

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膏遂丘鱼业———————————————一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谢明杰1,2高爽邹翠霞刘长江金凤燮。1(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沈阳,110161)2(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连,116029)3(大连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大连,116001)摘要大豆异黄酮因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如抗肿瘤作用、对血管的防护作用、抗氧化活性、类似女性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激素作用等。文中阐述了大豆异黄酮生

2、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大豆异黄酮,染料木素,大豆素,生理功能随着人们对大豆及其制品的营养作用和保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为1%~2%,但由健功效的研究,发现大豆除不含胆固醇是优质于胚只占种子总重量的2%,因此尽管浓度很蛋白质和油脂的重要来源外,还含有许多有益高,所占比例却很少(10%~20%)J。大豆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磷脂、大豆低聚糖、大含有的大豆异黄酮迄今为止已知共有12种异豆皂苷和大豆异黄酮等,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构件,分为游离型的苷元(aglycon)和结合型的中,大豆异黄酮因具有明显的生物学活性已越糖苷(glucosideS)两类,苷元包括梁料木素来

3、越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是近年来(genistein简称Gen)、大豆素(daidzein简称科学家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与Dai)和黄豆黄素(glycitein简称Gly)3种,占总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具有许多生理功能,如抗肿量的2%~3%。结合型糖苷由3种苷元衍生瘤作用、对血管的防护作用、抗氧化活性、类似而成,主要以染料木苷(genistin)、大豆苷女性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激素作用和预防骨质疏(daidzin)和6”一(>-丙二酰基梁料木苷(6"-o-mal—松症等⋯1。目前日本已经开发出一些以大豆oylgenistin)等9种形式存在,占总量的9

4、7%~异黄酮作为添加剂的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在98%[4l美国召开的第一届(1995)和第二届(1996)国际2大豆异黄酮的吸收和代谢大豆防治慢性病的会议上,专家一致认为深入研究大豆异黄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大豆异黄酮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速率存在值[2l。着明显的个体差异。食物中的大豆异黄酮主要通过2种途径吸收。aglycon可从小肠直接吸1大豆异黄酮的分布和组成收,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agly—自然界中大豆异黄酮的资料十分有限,只con的脂溶性和分子空间结构较小,使得agly—局限于豆科的蝶形花亚科等极少数植物中,大con可被小肠壁上的绒毛上皮细

5、胞被动扩散直豆是唯一含有异黄酮且含量在营养学上有意义接吸收。但有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大豆异黄的食物资源。大豆异黄酮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酮在小肠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glucosides的子叶和胚轴中,种皮中含量极少,其中80%不能通过小肠壁,它在肠蠕动下行过程中通过~90%的异黄酮存在于子叶中,胚轴中所含异结肠中细菌分泌的p一葡萄糖苷酶或8一半乳糖苷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副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076007)收稿时间:2004—03—30(94)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酶水解成苷元,才能被结肠壁吸收入血。结肠的综合体现【

6、l。是决定大豆异黄酮生物利用率的主要部位【5J。3.2大豆异黄酮对血管的防护作用在大豆异黄酮的代谢过程中,肝脏起关键性作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是绝经后妇女死亡的用。动物实验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在肝脏参与主要原因[引,美国人半数以上的死亡原因也是Ⅱ型反应,一oH基团与葡萄糖醛酸和硫酸结由于心血管疾病,美国每年用于治疗此疾病的合,此外也可能发生去甲基化等反应。大豆异费用都超过1200亿美金。高血脂症是引起心黄酮随胆汁分泌到肠腔后,大部分被肠腔内微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谓高血脂症是指生物通过杂环裂解的方式降解和代谢,产物吸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收入血

7、后大多由肾脏排出,未被吸收的随粪便度过高.同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减低。排出。Gen的最终代谢产物为4一乙基苯酚,DaiAnderSon等对38项大豆异黄酮与血脂或胆固的终产物为雌马酚(equo1)和氧一去甲基安哥拉醇关系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有34项研究紫檀素(()_DMA)。膳食中的大豆异黄酮还可证实大豆异黄酮有降血脂作用【l¨。如Anthory通过乳汁分泌,GC-MS检测发现,9位成年泌将大豆蛋白利用乙醇洗脱法使其中的大豆异黄乳妇女乳汁中平均含有200nmol/L的大豆异酮的含量由9.41mg/kg降至0.97mg/kg,然后黄酮[5l。用洗脱后的大

8、豆蛋白喂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