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

ID:18032786

大小:54.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13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_第1页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_第2页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_第3页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_第4页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公考申论热点:李一事件【核心观点】  (1)“李一”的这场造神运动,让我们还看到,一些不负责任的公共媒体和公众人物起到巨大的作用。不经客观核实、滥用公共话语权,暴露出正是一些媒体过度商业化下的本位丧失和一些公众人物对自身的公信力的不负责任。  (2)李一神像的矗立并非一日之功也并非他一人之功,他初中毕业却兼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他道教知识几乎为零却当选道教协会副会长……种种这些诡异说明了什么呢?对李一这只麻雀解剖,会发现其内核不只是部分民众的愚昧,也不只是社会上真正养生知识的欠缺,而是还折射着金钱的罪恶,更折射着某些行政权力的不当作为。  (3)其实对于“李一事件”,

2、戴斌老师认为,或许国人需要反思,为何这些所谓的“神仙”能轻易得骗过众多的群众,甚至是名人呢?或许,我国民众整体“文化信仰”的缺失是值得我们忧虑的,没有明确的“信仰”,结果很可能是换来“满天神佛”。或许,生活早已残忍地告诉我们,要生存得好一些,就得做一个看透世事随波逐流的聪明人。如果守信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收益和鼓励,而骗子非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不应得的收益,就会不断有人铤而走险。那么,我们就会见到更多像“李一”这样的“假神仙”。  (4)事实上,无论把“李一”塑造成“神仙”,还是对他“疯狂批判”,戴斌老师认为,这都是一种“过左”或“过右”的思维。诚然,“李一”这个家伙存在“欺骗”,这是铁一

3、般的事实了。但是从公众在“李一事件”的“曝光前”与“曝光后”的“天壤之别”,我们应该反思,公众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在今天,戴斌老师认为,客观、独立精神仍然是这个社会的稀缺品。试想,倘若当初人们仅仅把李一看作一个普通人,想必不会被他牵着鼻子走;而今天把他还原成一个普通人,也不会这般“义愤填膺”。精神独立、思想自由是通往现代社会的人性基础。这并非什么艰深奥妙的道理,而是一个日常行为的准则,可于细微处见真章。固然拿这把尺子要求所有人遵照执行并不现实;但要看到,当一个社会普遍缺乏客观、独立精神,乃至于这种人都成了大师、偶像,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也要反思。forthequalityofreviewsand

4、review.Article26threview(a)theCCRAcompliance,whethercopiesofchecks;(B)whetherdoubleinvestigation;(C)submissionofprogramcompliance,investigationorexaminationofwhetherviewsareclear;(D)theborrower,guarantorloans每日时评:公平比“国学天才”重要N倍对于人们所渲染的“招生办卡住国学天才”一说,我却另有看法。关于孙见坤该不该被破格录取的问题,实质就是“素质”与“公平”谁更重要的问题。  对于有着

5、“国学小天才”之誉的西安考生孙见坤同学来说,“破格录取”的传奇故事似乎与他无缘。据报载,复旦大学8名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孙见坤,因为在复旦举办的“博雅杯”人文知识大赛中,孙见坤的国学知识征服了评委。但由于孙见坤高考成绩距一本分数线相差6分,陕西省招生办坚持公事公办,拒绝为孙见坤投档。最终,孙见坤被调剂到他并不喜欢的山西大学法律专业。  在国学方面有突出才能,却无法进入心仪的大学专修国学,这事说起来的确让人惋惜。所以,陕西省招办的“顽固”招来网民近乎一边倒的质疑,是可以预见的。从个人主观愿望来说,我也希望孙见坤进入复旦,将自己修成“国学大师”。  不过,对于人们所渲染的“招生办卡住国学天才

6、”一说,我却另有看法。我认为,这种说法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孙见坤的分数本来就不够,陕西省招办并不存在“卡”人。更何况,“博雅杯”章程并未规定可“破格录取”。同时,这事儿也不能证明陕西省招办不够“开明”,因为他们也许并非不想“破格”,而是担心开了这口子,“条子生”和更多“特长生”接踵而至。所以,关于孙见坤该不该被破格录取的问题,实质就是“素质”与“公平”谁更重要的问题。   几乎每一次的“破格录取”,都会引得社会舆论喋喋不休。奇怪的是,以往一些被破格录取的成功事例,人们也是不断质疑,譬如蒋方舟被清华降分录取、北大推出“中学校长推荐制”等,被担心其中出现“猫腻”。而这次孙见坤没被破格录取,又被

7、质疑为“思想僵化”。我琢磨,假如孙见坤真的被破格录取了,没准儿人们也会质疑呢,质疑的理由可能是:孙见坤的父母是不是官员?8名复旦教授有没有拿到好处?  社会大众对于所谓的“素质教育”与“破格录取”,存在着极为复杂的心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对“公平”不放心。人们一方面对“不拘一格降人才”抱有美好憧憬,成天唠叨着钱伟长、钱钟书等偏科生的成功佳话;另一方面,又害怕被程序不公所“暗算”forthequalityof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