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

ID:1804911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_第1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_第2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_第3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_第4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理学农林学类论文题目:中国油桐种植史探略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提要油桐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树种,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能源于魏晋六朝时期,唐宋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明代油桐种植已遍及南方各省区,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种植经营活动;清代形成了许多油桐著名产区和桐油名品。民国时期由于国际对桐油需求量的加大,促进了油桐种植业的大发展,在生产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代油桐种植进入了黄金时代,油桐种植的规模和产量均超过了历代,油桐丰产

2、技术已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油桐是特产于中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其种子所制的产品——桐油,是称誉于国内外的重要工业原料。油桐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群众培植经验丰富。本文对此作一探讨,敬请方家指正。一、桐人工种植的源起中国人工栽培油桐始于何时,难以定论。但它是伴随着人们对桐油的利用而进行人工种植栽培的。根据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隋唐时期已开始大量广泛地利用桐油。《文物》1983年第3期载《川杨河古船发掘简报》中说,隋唐古船“外涂桐油”,“缝隙”和“接头”均填“油灰”,而且“铁钉帽亦用油灰封固”;《唐语林

3、政事》中也有“勘每船板、钉、油、灰多少而给之”的记述,表明隋唐时期桐油已被广泛应用于造船业中。文献中最早记载油桐树的是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该书载:“罂子桐,有大毒,压为油,毒鼠立死。摩疥癣、虫疮、毒肿。一名虎子桐,似梧桐生山中。”说明油桐在当时已有了罂子桐、虎子桐两种名称,这可能是生于旷野山中的野生树或零星小片状人工栽培树。到了宋代,官府中的将作监设有“桐油作司”,说明了桐油在当时应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油桐生产的重要性较隋唐时期有了很大提高,以及社会对桐油的需求量大为增加。因此,人工大规模培植油桐树业已

4、开始。北宋时安徽铜陵布衣陈翥所撰《桐谱》中载,油桐“实大而圆,一实中或二子,或四子,可以取油为用。今山家多种成林,盖取子以货之也。”[1]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已有大规模人工种植栽培油桐林,并进行取籽榨油货买的商品生产活动。因此,中国人工植桐的历史不迟于唐代初期,最早可上溯至魏晋六朝时期,因为这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经济开发活动,人工植桐很可能就始于此时期。宋代文献中还有关于油桐树形态特征的记载,如苏颂《图经本草》说:“南人作油者,乃冈桐也。有子大如梧子。”寇宗奭《本草衍义》中说”荏桐,早春先开淡红

5、花,状如鼓子花,成筒子,可作桐油。”油桐之名除了罂子桐、虎子桐之外,还有冈桐、荏桐之名。宋代桐油出产地有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区,但以四川、湖南为最。《桐谱》中说“蜀桐独为美”。湖南《永顺县志》记载,永顺县在宋初就把桐油作为向宋王朝纳贡的第一宗贡品。[2]二、明代油桐种植业明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对桐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多,特别是明王朝大力提倡种植油桐树,促进了油桐经营利用活动的发展。《明史食货志》载:“洪武时,命种桐、漆、棕,于朝阳门外钟山之阳,总五十余万株。设……桐园百户,二甲军二百

6、四十。……桐树岁得油百五十斤,欲以资工用省民力,而所费几百倍,然太祖为之不惜,意在率民也。至宣德三年,朝阳门所植漆桐棕树之数,乃至二百万有奇。”[3]由于官府的大力提倡,当时已有较大规模的油桐林的经营,油桐种植业已开始形成。明《遵义府志》载,贵州遵义地区“桐油树,郡无处不有,……十月子熟,去壳去米,曝干,碾末蒸熟,用篾箍棕皮,包之如鼓样,榨取油,灯烛皆资之。”[4]明《赣州府志》载,江西赣州地区“土性宜茶桐,楚、蜀亦出桐油,而不及赣之胶粘清亮,可入漆也。每岁商贩,不可胜计云。”[5]清光绪《广德县志》引《明

7、史水经》说,安徽广德“琳塘杨滩诸处多有桐林,居水取子榨油,疑桐水得名于此。”[6]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湖北地区“油桐枝干花叶并类冈桐而小。树长亦迟,花亦微红。但其实大而圆,每实中有二子或四子,大如大风子。……人多种莳,收子货之为油,入漆家及艌船,为所需。”[7]此外,明弘治、正德、隆庆、嘉靖、万历间的许多地方志,均把桐油作为地方重要的特产予以记载。可以看出,明代油桐种植经营遍及南方长江流域各省区,已具有较大规模的种植业生产经营活动,油桐树成了当地山民谋生之本、衣食之源。明代油桐树的栽培技术已日趋完善,徐

8、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作了较详尽的阐述:“江东江南之地,惟桐树、黄栗之利易得。乃将旁近山场,尽行锄,转种芝麻,收毕,仍以火焚之,使地熟而沃。昔种三年桐,……次年苗出,仍要耘耔一遍。此桐三年乃生,首一年犹未盛,第二年则盛矣,生五六年亦衰。……首种三年桐为利近速,图久远之利,仍要种十年桐,法亦如前。”[8]从林地的选择、整地下种、培苗以及田间管理抚育都作了详尽的论述,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仍为植桐地区的农人所应用。明代开始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