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选题原则总结

论文写作选题原则总结

ID:18050298

大小:18.8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3

论文写作选题原则总结_第1页
论文写作选题原则总结_第2页
论文写作选题原则总结_第3页
论文写作选题原则总结_第4页
论文写作选题原则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写作选题原则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写作选题原则总结  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就是要表述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论文写作选题原则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在学术市场中,只有富含一定价值的学术产品,才能在市场中存活下去,学术产品如同其他类型的产品一样,它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满足人们的社会功用,即它必须有用。具体而言,学术作品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为改变世界做知识基础。  论文发表固然有毕业、职称等方面的直接考虑,但是绝不能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否则,即便最后论文勉强发表,也不会有理想的学术反响。  选题之前,你可以问一问自己:会不会至少有一个读者因为我的研究而受益?  大家可能都读过费孝通的

2、《江村经济》,这本书是费老的博士论文和成名作。在今天看来这本书非常简单,为什么它当年会引起那么大的学术轰动?那是因为当年英文世界的读者对于中国农村的实际状况所知甚少,这本书描述了中国农村的基本状况,对于海外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农村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知识。  这种不可替代性或者较低的替代性就是学术产品的“卖点”(sellpoint),这和苹果手机受果粉追捧、小米手机被发烧友热衷并无二致。  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中,告诫后来者:学术研究一定要区分个人困扰与公共议题。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其公共性。学术,公器也。用张载的话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个男生向心仪的

3、女生告白,失败了。假如你写一篇文章来解释告白何以失败,尽管可以写得非常出彩,但是它最多也就是解决了男生的个人困扰,假如你写一篇文章来回答男女婚姻市场为什么结构失衡,那么,它就是一片解决公共困扰的文章了。两相比较,其学术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话说项羽小时候不爱学习,学书不成,学剑亦不成。眼看着项羽文不成、武不就,项梁大怒。项羽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教授项羽兵法。如果说,解决私人困扰是“一人敌”,那么,解决公共困扰则是“万人敌”。研究选题最好是众人关注之事,选题越受众人关注,回答得好,则越是能够造福社会。  如何将选题做得更有公共性?可以借鉴涂尔干的经典著

4、作《自杀论》,它的研究对象不是一个一个的自杀,而是自杀率,研究不同群体、国家的自杀率及其社会变化,进而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自杀可能是个人问题,但是自杀率却一定是公共问题。  尽管选题必须具备公共性,但与此同时,这个选题也必须具备经验性。研究者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个体独特生命体验和领悟的题目,只有具备个体经验的支撑,研究才能做得新颖、深入并有价值,研究也才能够有持久的内在动力。  很多研究者试图选择一个宏大、时兴的主题——客观说,这些选题更容易发表,但是研究者在选择它们之前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己是否有相应的经验支撑?如果没有,是否可以通过调研等方式加以补充完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缺乏经验

5、支撑的选题,不论大小,都易走空,最后做出来的成果也难深入、新颖,甚至连自己都不能说服。  选题者不妨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选择那些与自身经验血脉相连的主题。这样,你的研究才会更有血有肉有个性,也才能做得更深、走得更远。本微的开设了系列专栏《博士论文背后的故事》,其中,很多博士都分享了如何将选题与自身的个体经验相结合。有兴趣的读者,回复“指引”二字,即可查看相关文章目录。  学术研究不是从头来过,而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再积累,今天的学术研究一般都有自身的学科视角,这包含了特定的研究传统和研究脉络,它们是将研究深化的前提条件,研究选题的传承性就是指必须在某种程度上继承这些积累性成果,一方面是理论的传承

6、,另一方面是方法的传承。  有些研究生选题喜欢天马行空,结果往往被导师或其他老师痛批一顿。这是因为,每个学科都有自己关注的研究视野、遵循的研究范式等传承内容。如果你想要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答辩导师组肯定会问:作为一个社会学博士,你关注的社会学问题是什么?  经济问题可以纳入社会学研究,但是必须具有社会学视角。比如人寿保险这是一个市场营销或管理学会关注的议题,但是香港大学陈纯菁(Chan,CherisShun-ching)老师的博士论文,却从中问出了一个社会学问题:中国是忌讳死亡的,为死亡做准备也有一套既定的文化安排,面对着死亡禁忌等强有力的文化抵制,为何中国大陆的人寿保险市场却日益蓬勃发展?

7、陈纯菁的研究发现,平安保险并未试图启蒙消费者或者帮助他们破除死亡禁忌,而是创造性地将人寿保险的定义修改为投资产品,对于其风险防控与管理功能则轻描淡写。人寿保险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源于本土企业成功避开了文化障碍,并且有效地整合了当地的文化图式。通过扎实的民族志调查,陈纯菁勾勒出文化与经济的动态关系。  参考文献:Chan,CherisShun-ching,XX,MakingInsuranceaWayofLife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