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培勋乐曲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运用

浅析陈培勋乐曲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运用

ID:18051805

大小:18.1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3

浅析陈培勋乐曲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运用_第1页
浅析陈培勋乐曲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运用_第2页
浅析陈培勋乐曲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运用_第3页
浅析陈培勋乐曲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运用_第4页
浅析陈培勋乐曲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陈培勋乐曲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陈培勋乐曲作品中的和声手法运用论文关键词:陈培勋粤调钢琴曲和声手法偏音论文摘要:陈培勋的五酋粤调钢琴曲创作于20世纪0年代。是他的代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集中地反映了作曲謇的创作观念、技法厦风格特征。他在作品中所运用的和声手法。尤其对所谓偏音的处理上是很有特色的。本文对陈培勋的作品厦其和声手法运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我国五声性和声手法的运用问题有一更明确的认识。中国编辑。一、作品中偏音的突出与强调偏音(三度间音),即“4”(清角)、“#4”(变徵)、“7”(变宫)、“7”(闰)四个音。早在唐朝,就有了偏音的记载。杜佑(通典)中云“自殷以前但有

2、五声,自周以来加文武二声,谓之七声。五声为正,二声为变。变者,和也。”王仲(琴学概论>中说“殊不知五正音而外,有变宫、变徵、清角、清羽(即闰音)四个偏音。”…这表明我国传统音乐是以五声为主的。即便在七声音阶中,正音也占统治地位,而偏音只作为一种装饰(经过、辅助、环绕等性质),效奉五声之劳。对偏音的和声处理问题在民族调式的和声写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旋律与和声有融合的一面,也有不融的一面,在陈培勋的作品中就体现了这一点。陈培勋(1921一)是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他在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大量的作品,主要分为两种体裁:钢琴曲和管弦乐曲。在钢

3、琴作品中,他没有固守传统的方法,而是大胆运用多种手法,在适当的情况下,突出和强调偏音,使和声与旋律不融,以求得不稳定性的加强。这种不融不但没产生生硬的效果,反而使五声性旋律从和声中获得运动的动力和应有的风格色彩。1.通过调式特性结构突出偏音调式特性是把一个调式的特性音“浓缩”纵合于一个和弦之中,从而使调式的特性体现的更鲜明。如:作品(思春)的主题部分上例旋律为e微调式,(偏音为d、#g),由于清角音d多次出现,故自旋律中蕴孕出了一个e、#g、b、d的属七和弦,多次运用在该曲中,下例是由该和弦写的前奏,以及主题部分:  它的前10小节前奏部分,由属七

4、和弦和两个纯四度叠置成的和音作为引导,驱动发展成为滚滚春雷、大地复苏的气息。前奏是全曲的种子,由此衍生出第一主题。偏音的使用,产生不协和音响,在此起了推进乐曲发展、增强和声动力的重要作用,很好地渲染了气氛。.在高叠和弦中,偏音的使用这种和弦的结构基础仍是三度叠置,但都在九和弦、十一和弦以上。音响尖锐紧张,但有时由于采取分层排列写法,把不协和音排列在不同的层次,尖锐性可得到缓和。作品E:第一小节Ⅶ减三和弦与Ⅵ小三和弦叠置在一起,形成十一和弦。第二小节,Ⅵ与Ⅳ形成高叠,第三小节V属七和弦与Ⅱ小三和弦叠置,实际是一个属九和弦。(但由于和弦不作解决,它已失

5、去了属功能性。很显然,这种和弦由于不做功能上的解决而增强了独立性)。它们都采用了分层写法,不协和音的尖锐性有所缓解,但整个和声的紧张度还是递增的,它在显示雷声的音响中是很有魅力的。因此偏音融入到高叠和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满足表现上的要求。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高叠和弦的运用是为了满足作曲家音乐表现的需要。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和弦运用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纵向上高等级的不协和音响。而作者正是运用这种表现手段,追求一种不融、尖锐的效果,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副属和弦的应用副属和弦在传统和声当中,是一种增强功能力度,扩大调式用音,丰富调式色彩的

6、重要手法。由于副属和弦的使用,从而使原自然体系迈入了半音体系,使原单一的调式色彩获得了较多样的调式色彩。…第l小节至第小节,是形成A调DD7到D/SWI到D功能逐步增强的过程。到第小节,达到了一定的紧张度,形成高潮,最后由八度上行推进,最终解决到T。这里DD导七和弦中出现的偏音{I}4是为了突出到D的倾向,而D中的偏音是为了加强到T的倾向性。这些都是半音倾向尖锐化的表现,这一手法在五声性旋律中不但可以用,也是应该借鉴的。我们看到,使用偏音形成的半音和弦,使五声旋律获得了一种立体感。因此,乐曲在获得谐和统~的同时,需要有不协和音响作色彩性的补充,使乐

7、曲取得张力,推动高潮的出现,否则音乐将趋于死板、僵化。中国二、省略、弱化偏音协和与不协和都是相对的.若没有协和作对比,不协和本身也会降低其应有的紧张性,从而使音乐本来能够使用的动力材料失去应有的动力。在陈培勋的作品中,他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在取得紧张度的同时,也相应地回避偏音,使旋律与和声融合,达到一种松弛感,更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1.偏音的省略、代替与附加中国编辑。E:A此例采用了附加音和弦。附加音和弦是在和弦中添加了原来没有的音而改变其音响效果的和弦,它在不改变和弦功能的情况下,主要起着色彩性的修饰作用。A处采用了加六度和弦。加六度和弦本身就

8、包含着五声音阶的基本特征,而且附加音与低音之间形成了大二度音程,具有“柔和的不协和”性质,同时附加六度音给予上方和弦三音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