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应设置怎么理解

规范应设置怎么理解

ID:18062576

大小:42.14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9-13

规范应设置怎么理解_第1页
规范应设置怎么理解_第2页
规范应设置怎么理解_第3页
规范应设置怎么理解_第4页
规范应设置怎么理解_第5页
资源描述:

《规范应设置怎么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规范应设置怎么理解  篇一:程懋堃《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条文》  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条文  [摘要]规范中有相当一部分条文(包括强制性条文)在使用时有一定的条件和范围,不是任何情况都通用和正确。因此,设计人员对于规范条文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例说明了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规范条文,可帮助结构设计人员避免概念错误,减少设计浪费和出现安全问题。  [关键词]规范;楼板;强制性条文  0引言  设计人员经常需要查阅规范条文,以指导和协助自己的工作。对于各本规范的条文,不但对于其中重要的条款应熟记,而且对于各条文的含意应当正确理解,以便正确应用。  规范中有相当一部分条文在使用时有

2、一定范围,不是任何情况都适用;有的规范条文内容不明确,容易产生误导;个别规范条文甚至是强制性条文,可能无法执行;还有个别条文甚至出现概念错误。因此,设计人员对于规范条文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错误地理解和应用了规范条文,轻则导致设计浪费,重则导致安全问题。  本文将分别对上述各类问题加以叙述。  1对规范条文理解要透彻,需理解其制定目的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XX)[1](简称高规)第条:“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8、9度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现浇楼盖结构;6、7度抗震设计时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盖,且应符合下列规定:?”其中第5款要求:  “楼盖每层宜设置钢筋混凝土

3、现浇层。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并应双向配置直径不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钢筋网,钢筋应锚固在梁或剪力墙内。”高规制定本条的目的是:当地震发生时,地震产生的水平作用力要通过楼板传递并分配至各竖向构件。而预制板楼盖的整体性不如现浇楼盖,所以要在预制板上面设置厚度不小于50mm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层。因此,对此条款的正确理解是:水平作用力需要楼盖来传递,如果不需要传递水平力,则现浇层不一定需要。下面举个例子:北京某酒店高20层,其平面示意见图1,使用多年后需要翻新改建。该酒店纵横方向均布置现浇的剪力墙,楼盖为每开间一块的预制双向预应力大板,板的尺寸为×(~7)m。板面在预制时做成平滑

4、表面,安装后即直接铺设面层(地毯或磁砖)。负责改建设计的结构工程师认为原设计板面无现浇面层,不符合规范。但是如果加现浇面层,将增加预制板以及剪力墙的荷载,出现超载。于是甲方组织召开了专家讨论会。笔者参加了此讨论会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由于该工程剪力墙布置很密,每开间均有剪力墙,因此地震产生的水平力将在各开间由“当地”的剪力墙承担,也即“各自为战”,不需要传递水平力,因此可以不考虑高规第条的要求,不需加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层。与会各位专家也都同意笔者的意见,不需在预制板上加现浇层,改建设计的难题就此顺利解决。  图1某酒店平面示意  2规范条文的使用都有一定范围,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采用  例如高

5、规第条:“当楼板平面比较狭长、有较大的凹入和开洞时,应在设计中考虑其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有效楼板宽度不宜小于该层楼面宽度的50%;楼板开洞总面积不宜超过楼面面积的30%;在扣除凹入或开洞后,楼板在任一方向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且开洞后每一边的楼板净宽度不应小于2m。”  这条要求常因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而困扰设计单位。有些施工图审查单位,甚至对图2中口字形建筑物中间的绿化面积,也视作“楼板开洞”,认为面积不能超过30﹪。  图2口字形建筑物  国外规范对这个问题有明确规定。例如美国混凝土学会ACI(AmericanConcreteInstitute)规范ACI318-XX[2]中有一节专

6、门说这个问题;新西兰规范NZS3101-XX[3]的第13章也是专门论述这个问题。  美国波特兰水泥协会PCA(PortlandCementAssociation)是一个非盈利组织,由若干大水泥厂商资助,此协会专门研究有助于提高和推广水泥制品的技术,其中重要的一项是钢筋混凝土技术。ACI的每版混凝土规范出版后,PCA即出版一本应用ACI318规范的手册,例如XX版的篇幅达900页,它详细解说了ACI318规范的各个章节,并用简单的手算例题来帮助理解和正确应用规范。  ACI318规范将传递水平力(包括地震力和风力)的楼板(屋顶板)称为Diaphragm(横隔板)。  PCA08版手册中,相

7、应解释横隔板的定义和功能如下:  在建筑工程中,横隔板属于结构构件,如楼板或屋顶板,它起着下列部分或全部功能:1)提供建筑物某些构件的支点,如墙、隔断与幕墙,并抵抗水平力,但不属于竖向抗震体系的一部分;2)传递横向力至竖向抗震体系;3)将不同的抗震体系中的各组成部分连成一体,并提供适当的强度、刚度,以使整个建筑能整体变形与转动。  新西兰规范ZS3101-XX[3]有关这方面的条文内容如下:  第条明确横隔板的定义为: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