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公司”的家族治理(《21世纪经济报道》)

“大明公司”的家族治理(《21世纪经济报道》)

ID:18063774

大小:2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13

“大明公司”的家族治理(《21世纪经济报道》)_第1页
“大明公司”的家族治理(《21世纪经济报道》)_第2页
“大明公司”的家族治理(《21世纪经济报道》)_第3页
“大明公司”的家族治理(《21世纪经济报道》)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明公司”的家族治理(《21世纪经济报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明公司”的家族治理(陈晓平)和多数创一代一样,“大明公司”的开创者朱元璋精力充沛,能力超群,白手起家,为家族奠定了良好的事业基础,为了防止家族大权旁落,在运营公司的后期,他废除了“CEO”一职,将“董事长”和“CEO”职权合为一体,直接管理“六部”和公司各个大区。就在朱元璋逝世不久,家族就发生了权力内斗,他亲自选定的继承人被迫去职,分管北方大区的家族成员朱棣成了公司的掌门人。朱棣非常能干,是个名副其实的“创二代”,他力排众议,将大明公司的总部迁到北京,并进行了规模浩大的总部建设;上马大型文化工

2、程《永乐大典》;派遣助手六度到海外“路演”,进行大范围品牌推广;数度主动出击,将公司潜在的竞争对手——蒙古——驱逐出核心市场。可是,数代而下,大明公司的掌门人开始厌倦家族事务,兴趣各异:有热衷于收集珍禽猛兽、喜欢动刀动枪的;有热心于宗教事务的;甚至出现了杰出的手工艺人,更有28年不主持公司经营会议的纨绔子弟。坦白说,公司中后期家族内部的干才实在有限。不过,由于还有一个叫“内阁”团队在操持业务,家族事业还是有惊无险地趟过了百余年。名义上公司没有CEO,这个团队以顾问的名义,参与战略决策,维持公司的日

3、常运营,间或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比如,在东南大区成功驱逐了倭寇。吊诡的是,恰是家族较为勤勉的掌门人崇祯频繁介入运营,不断更换管理团队,公司最终整体破产。有人评述,中国的家族企业是“集权式、帝国式管理,有点像中国的传统政治”,公司权力架构有着“君君臣臣”的遗存,展望未来10年,中国式的家族继承将会是一个持续的主题。那么,中国的家族企业,可以从“大明公司”获得哪些有意思的灵光?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从历史的角度,与我们分享了明朝政治制度的一些特点。主强臣弱VS臣强主弱:明朝皇帝

4、决策和行事风格的变化,关键在于内阁的出现。《21世纪》:明朝的君臣关系的总体特点是怎样的?YibinCityCitytracktrafficplanningisYibincityregionalrangewithintracktrafficsystemofonceintegration,andcitytracktrafficalsoisYibinCityCityintegratedtracktrafficsystemintheofpart,foraccurategraspcitytracktraf

5、ficresearchofobject毛佩琦:有些朝代皇帝勤勉,但是未必管得就好,有些朝代,皇帝不怎么管事,但是国家治理得还可以。明朝君臣关系大体有两种表现:第一种,主强臣弱,比如朱元璋就是个强势皇帝,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丞相会分权,他干脆废掉,直接管理六部,还设立了“四辅官”,明成祖朱棣大事也是自己拿主意。这个时期皇帝自己决定得多,大臣决策成分相对弱。可是,明朝中后期情形改变了,不断出现“臣强主弱”的情形,这种情况第一次出现在正统年间,明宣宗死后继位的英宗皇帝才9岁,朝中“三杨”辅政;正德皇帝不

6、怎么管事,宰辅杨廷和也很强势;最突出的是在万历初年,万历登基不过10岁,张居正主宰了明朝政局近10载。《21世纪》:明朝前期的皇帝都非常强势,后期的皇帝普遍都没什么作为,甚至部分人都不怎么理政,为什么会有这种风格的变化?毛佩琦:关键是内阁的出现,内阁开创于永乐年间,正统年间大体制度成型。“内阁”起初是一个类似秘书班子的机构,后来慢慢演变为决策机构,国家大政方针需要皇帝给出指示,内阁大臣先把建议是写在一张纸,贴在奏章上面,就是“票拟”,皇帝用红字做批示,称为“批红”。皇帝说“可”,就作为皇帝意见发出

7、,如果皇帝意见有所不同,内阁再做修改。内阁没有直属的办事衙门,没有官署或者执行机构,决策执行的权力主要在“六部”,但文人参与决策,分散君权,决策更为科学化。过去有人说,明朝专制主义登峰造极,只适用于朱元璋统治时期,明朝多数时期的政治运行制度是“皇帝——内阁——六部”,君臣共议决定大政方针。内阁出现之后,还产生了“廷议”制度,像册立皇太子、出征、迁都、分封亲王等国家大事,朝廷召集内阁、六部九卿及相关官员在皇帝面前,不定期开会,“廷议”虽然不是西方的议会制民主,但各方面意见都有机会得到表达。廷议制度中

8、最典型的事件莫过于“俺答封贡”,朝廷专门举行廷议,要求不同意见的大臣写下意见,署上姓名,进行“实名投票”,投票结果是双方人数对等,一时间没有办法决定,后来发现一位重要官员没有与会,请他到会场,最后“封贡”议案以微弱多数通过。《21世纪》:即使决策非常开明,最终拍板定调的还得是皇帝,在力量对比方面,皇权难道不是一边倒吗?毛佩琦:皇帝全然不听取大家意见,这种情况在明朝发生得不是太多,即便他想自行其是,一样要找支持自己的大臣来帮忙做论证。YibinCityCitytracktraffi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