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排水及排水方案设计

建筑工程施工排水及排水方案设计

ID:18066959

大小:16.6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3

建筑工程施工排水及排水方案设计_第1页
建筑工程施工排水及排水方案设计_第2页
建筑工程施工排水及排水方案设计_第3页
建筑工程施工排水及排水方案设计_第4页
建筑工程施工排水及排水方案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施工排水及排水方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筑工程施工排水及排水方案设计  摘要: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地下工程施工时,常常需要进行人为排除土体中的地下水,以稳定土体,保证安全施工。本文介绍施工排水及排水方案设计。关键词:施工;排水;方案;设计    1概述  施工排水方法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采用明沟集水井排水,二是井点降水法。一般明挖基坑排水采用明沟加集水井的施工方法,常应用于一般性的工程中,其设备的设置费用和保养费用均较井点排水低,同时也能适合于各种土层。  这种方法由于集水井通常设置在基坑内部,以吸取流向基坑的各种水流,最后必将导致细粒土边坡面被冲刷而塌方。但尽管如此,如果能仔细地施工,以及采用支撑系统,且抽水量能及时排除基坑内的

2、表面水,明挖排水未尝不是一种经济的方法。  2施工排水及排水方案  常用的排水方法  普通明沟和集水井排水法:①分层开挖排水。在开挖基坑的周围一侧或两侧或基坑中部,逐层设置排水明沟,每隔20~30m设一集水井,保持沟底低于基坑底0.30~0.50m,使水流畅通。当一侧排水沟时,应设在地下水的上游。一般小面积基坑排水沟深0.30~,底宽等于或大于0.4m,水沟的边坡为1:,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使水流不致阻塞。集水井的截面为0.6m×0.6m~0.8m×0.8m为宜,井底保持低于沟底0.4~1.00m,井壁用竹笼、木板加固。抽水应连续进行,直到基础完成,回填土后才停止;②双层土井排

3、水。利用水泥混凝土管,分节沉入土中;以离心水泵抽吸土井中的水,以降低基境外侧和坑下水位。通常用一层即可,要求降深较大时采用双层。管节最下面一节滤水管四周,凿成间距15~20cm梅花孔,以利进水。梅花孔孔径外大内小,塞以麻袋布之类。管内放砂石滤料,以利透水并防止土颗粒随水抽走;③基坑中央集水井排水。在四周不打板桩,或放坡明挖,或仅用不入土的支撑情况下沿坑侧开沟,极易导致坡脚塌陷或板桩下端土层流失刷空。为此,采用基坑中央设置渗水井的办法,效果最好。在施工过程中,此法可一直用到基础浇筑完成,最后快速封设,不渗不漏。  上述三种方法适用于一般基础及中等面积基础群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坑排水。施工方便,

4、设备简单,成本低,管理较易,应用最广。  分层明沟排水法:①分层明沟排水法,即在基坑边坡上设置2~3层明沟及相应集水坑,分层阻截上部土体中的地下水。排水沟和集水井设置方法及尺寸基本与“普通明沟和集水井排水法”相同,应注意防止土层排水沟地下水流向层排水沟,冲坏边坡造成塌方;②适用范围,适用于基坑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多层土中上部有透水性较强的土。此法可避免上层地层中地下水冲刷土的边坡造成塌方,减少边拔高度和水泵扬程,但挖土面积增大,土方量增加。  深沟降水法:①在建筑物内或附近适当部位或地下水上游,开挖纵长深沟,自流或用泵将地下水排走。在建筑物、构筑物四周或内部设支沟与主沟连通,将水流引至

5、主沟排除。排水主沟的沟底应较最深基坑底低1.00~2.00m。支沟比主沟浅0.50~0.70m,通过基础部位用碎石及砂子作盲沟,以后在基坑回填前分段回填粘土截断,以免地下水在沟内流动破坏地基土体。深沟亦可设在厂房内或四周的永久性排水沟位置,集水井宜设在深基础部位或附近;②适用范围,适用于深度大的大面积地下室、箱形基础及基础群施工。降低地下水位将多次排水为集中降水,解决大面积深基境降水问题。  综合降水法:①综合降水法,即在深沟集水的基础上,再辅以分层明沟排水,或在上部设置轻型井点分层截水等方法同时使用,以达到综合排除大量地下水的作用;②适用范围,适用于土质不均,基坑较深,涌水量较大的大面积基

6、坑排水。排水效果较好,但费用较高。  排水方案设计  当采用井点降水时,排水方案设计时应事先经过计算施工要求水位降深时的基坑总涌水量和单孔可能的最大出水量,进而初步确定井孔数,并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井点的平面布置  井点的平面布置,主要取决于基坑的平面形状和要求降低的水位深度。应尽可能使井点包围基坑,以便使基坑中心水位降到最低。若基坑宽度小于6m,且降深不超过5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如果基坑宽度大于6m,则采用双排井点;面积较大的基坑宜用环状井点,有时也布置成U形。环状井点的四角部分应适当加密。井距基坑壁一般不小于0.5m,以防漏气。若采用单排井点时,单排井点应布置在地下水流方向的基坑上

7、游一侧。  井点的剖面布置  剖面布置也称立面布置或高程布置。井点的降水深度与基坑面积、降水效率、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但无论如何降水必须使基坑底面的中心水位即降落曲线的顶比基底低0.5~1.0m,而地下水的降落坡度为:环状井点为l/10,单排线状井为1/5,时间较长的井点降水,其坡度可达l/2,降落曲线的坡度一般视砂粒的粗细而定,细者较陡,粗者较缓。  滤网应深入到含水层,各滤管的高度应一致,以免在降水过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