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安全教育思考

高职校安全教育思考

ID:18070504

大小:25.3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13

高职校安全教育思考_第1页
高职校安全教育思考_第2页
高职校安全教育思考_第3页
高职校安全教育思考_第4页
高职校安全教育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校安全教育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职校安全教育思考  【高职校安全教育思考篇一】  一、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内涵  将“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作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它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细的分支,要研究它的内涵,就必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安全教育要“教给谁”、“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等等,也就是研究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对象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基本成熟,理解能力、接收能力较强,社会活动的范围比较广泛,自主意识、独立能力较高,但是非判别能力较低,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做事急于求成,又缺少社会经验。教育对象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

2、们必然会遇到很多安全问题的困扰,应该接受较高层次的安全教育。  (二)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是面向在校大学生的教育,要为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安全教育应该以维护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安全素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安全教育不但要重视知识学习,更要重视技能训练,要使学生能够在“知”的基础上,加强能力培养,最终达到“行”的地步。  (三)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育内容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程度、生理特征、社会经验等方面来确定。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安

3、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培养安全防护能力等三个方面。其中,安全基础知识可以细化为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网络安全、心理健康等具体内容。  (四)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既有安全知识的学习,又有安全理念的转变,还有安全技能的培养,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主题教育和安全演练等多种途径,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社会调查与实践等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通过以上分析,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内涵可以这样界定: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维护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全面

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育目标,以学习安全基础知识,增强安全责任意识、培养安全防护能力为教育内容,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主题教育和安全演练等多种途径开展的教育。  二、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安全教育认识存在片面性  当前,各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问题都很重视,那么,高职院校怎样才能保证学生安全?安全教育应当处于怎样的地位?在这些问题上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都受了十多年教育,已经是我国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公民,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安全防护能力,没有必要开展专门的安全教育;二是,认为高职院校加强了安全

5、管理,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环境比较好,安全教育不必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三是,安全教育虽然重要,但专业教育更加重要,高职院校应该把人力、财力投入到专业教学方面,重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造成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经费不足,安全教育难以真正落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四是,认为高职院校的每门课程都包含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就能获取大量的安全知识,因此,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以上是对安全教育几种代表性的错误认识,他们完全没有认识到安全教育才是高职院校解决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  (二)安全教育对象存在问题性  新时期高职院校多数大学生是在家长的呵

6、护和学校的监护下顺利走进大学的,没有受过什么挫折,他们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安全素质差、个人防范意识较低、经常掉以轻心,易成为受害对象。如个别学生独自到校内外僻静处等不安全场所、随意相信陌生人并跟随其外出,容易发生人身、财产损失。大学生急于了解社会,但善恶识别能力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复杂性,缺乏必备的安全防范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常常疏于防范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如外出旅行时,将行李交给陌生人代为保管;在网吧、游戏厅等不安全场所长时间逗留;随意告诉陌生人自己的真实姓名、地址等。学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但很多大学生却不重视法律知识学习,没有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不会

7、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例如遇到现金、手机、银行卡等贵重物品被盗或碰到不法分子抢劫、行凶等违法行为时不知如何应对。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读书无用论、金钱万能论、违法犯罪等负面因素的影响,缺乏对社会的正确认识,不注重道德修养,造成私欲膨胀,道德沦丧,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有些学生包庇纵容违法行为,知情不报;有些学生相信出事后可以“私了”,不积极配合调查;还有些学生受到非法侵犯时不会寻求保护等。  (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