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思考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思考

ID:18070699

大小:16.7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思考_第1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思考_第2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思考_第3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思考_第4页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思考  “十五”期间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采取打深浅机井、苦咸水淡化、改水降氟等措施解决了沧州市100多万群众的饮水困难。由于沧州市特殊的地理位置,高氟水、苦咸水、污染水问题严重,加之一批旧井的老化报废,饮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无论是苦咸水淡化还是改水降氟,大都是“一村、一井、一套净水设备”,时间长了,设备老化;另外,长期超采深层地下水,机井出水困难问题接踵而来,农民群众饮水再度“返困”。“十一五”期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取了多种供水方式及水处理方法,按照“水资源统筹、因地制宜、

2、城乡一体、户户通水”的原则[1-7],以发展集中供水、水厂扩户等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为主要措施,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于农村居民生活用水供水水源主要是深层地下水的现状,结合沧州市水源配置方案和沧州东部地区12县市《利用地上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确立了改原单一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为统筹城乡一体化供水、改原地下水源为地表水源、改原单村供水为联村集中供水的思路,以引黄和引江工程为骨干[1-5],依托杨埕、大浪淀等调蓄工程,建设覆盖城乡的供水网络。XX年底,全市549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已得到

3、解决,其中有180万城乡居民喝上了黄河水,东部地区基本形成了以地上水为主、地下水为补充的集中供水工程网络[1-4]。  “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解决了沧州市549万人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长期存在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受水源条件、工程状况、居住分布、人口变化和标准提升等因素的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水质保障、水量和长效运行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水源保障方面  “十二五”期间,由于沧州市南水北调和引黄调水工程还不完善,供水水源不稳定,还有相当一部分县市的农村人口一

4、直饮用地下水。沧州浅层地下水苦咸,深层地下水含氟量高,水质比较差。  工程方面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建设的水厂和村级管网建设时间早,建设标准相对较低,工程效益难以发挥;水质检验设施不全,供水安全存在隐患。  工程运行管理方面  目前多数水厂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建立,执行水价低于供水成本,收缴的水费不能满足运行成本,工程难以维持长效良性运行。  总体思路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十三五”期间,立足已有成果,抓住机遇,向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高标准迈进,进一步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总体思路及目标:

5、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准市场运营”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水源置换、巩固提升,以南水北调和引黄工程置换水源,以规模化供水工程为重点,通过对水厂及供水管网进行相关处理,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护体系[1,4-8],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科学编制  “十三五”总体规划“十三五”期间,遵循巩固成果、稳步提升的原则,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工作,坚持城乡统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管并重,科学确定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障程度等规划指标,合理确定“

6、十三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目标任务;以健全机制、强化管理为保障,充分发挥已建工程效益,综合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十三五”沧州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涉及16个县市,计划利用南水北调和引黄水源置换高氟水、苦咸水,并通过新建供水工程,现有水厂管网延伸工程,改造供水工程、水处理设施、消毒设备及供水泵站,新建水质化验室、信息化建设等[1-3]方式进一步保障水质安全。  工程措施  一是实施水源切换工程。全面启动利用地表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南

7、水北调和引黄工程为水源[1-4],置换深层地下水源,通过管网连接,实现地表水厂与供水站互联互通,从根本上解决饮用高氟水、苦咸水问题。二是实施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和管网升级改造工程。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通过改造、配套、升级、联网等措施,统筹解决因工程标准低、规模小、老化失修及水污染、水源变化等原因导致的农村饮水安全不达标、易反复等问题。继续建设一批千吨以上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提升供水质量和效益。同时对现有设施老化或水处理工艺落后的供水工程,通过改造供水设施、改进水处理工艺,提高供水水质达标率。三是实施水源

8、保护和水质保障。进一步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水质监测“三同时”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水质净化处理,提升水质化验、检测能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按照“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工程管理上,要实行“县级供水总站+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管理模式。农民用水户协会具体负责村级供水管理工作。各县市要成立供水总站,全面负责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工作,确保村村有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