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ID:18073042

大小:65.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13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_第1页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_第2页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_第3页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_第4页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2009年10月13日,时任河南省省委书记的徐光春在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开学仪式上向师生们作了一场题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演讲。全文如下:  今天我再到郑州大学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我与郑州大学师生有约,每年要来一次与大家见见面,说说话,吃吃饭,这是我第五次来和大家进行交流。二是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今天正式开学,这是郑州大学的一件大事,也是河南教育文化界的一件喜事。同时,我很高兴被聘为书院名誉院长,拿着这个聘书,既感到荣幸又感到沉甸甸的。嵩阳书院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所产生的思想成果是中华思想文化的精髓之一,在中国的历史

2、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记,时至今天还在教育、激励着我们为社会作贡献,推动着新时期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把书院形成的思想精华传承和发扬,把郑州大学嵩阳书院建成一个大家学习、研究和实践、发展国学的重要场所。相信大家一定会把书院办好,把国学学习好、研究好、发扬好、光大好。  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作为一个文化情结深厚、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的老兵,来河南工作后,中原古老而神奇的历史文化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在河南的五个春秋里,我在工作之中、工作之余对中原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思考,随着对河南历史文化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的了解,我发现河南有本钱来谈文化,河南也有地位来论历史,我对文化强省建设和旅游立省

3、战略更加自觉、更加自信,并逐渐形成了“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的认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中有三千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南历史曾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和浓缩,不仅影响和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而且在今天乃至将来仍然具有巨大的价值。我用形象的语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来概括和评价河南历史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河南历史时空气脉之使然,更是河南历史现实张力之使然,既是回溯历史长河思考得出的结论,也是立足现实视角透视得出的结论。下面,我就“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一话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大家交流和探讨。第一部分:河南历史的

4、地位至高至上  河南地处九州之中,有“中州”之称;河南横跨中国中部黄淮大平原,又有“中原”之谓;河南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数千年来,这一地区的政治安危关乎天下兴亡,经济起伏关乎国家强弱,文化盛衰关乎民族荣辱,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发展的根源性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类四大古老文明,无不有其源头活水。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长期以来就有“一元论”和“多元论”之争,但无论“一元论”还是“多元论”,中原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的地位在学术界历来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华夏文明的诞生地,河南所孕育的历史如木之根本

5、、水之渊薮,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之源看,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otherstaffoftheCentre.Duringthewar,ZhuwastransferredbacktoJiangxi,andDirectorofthenewOfficeinJingdezhen,JiangxiCommitteeSecretary.Startingin1939servedasrecorderoftheWestNorthOrganization,SecretaryoftheSpecialCommitteeAfterthevictoryoft

6、helongMarch,hehasbeentheNorthwestOfficeoftheFederationofStateenterprisesMinister,ShenmufuguSARmissions,DirectorofNingxia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andrecorderoftheCountypartyCommitteeSecretary,Ministersand,或者在河南出生和活动,或者在河南建都立业,经过夏商周三代融合,形成了华夏族,成为中华民族主体;由中华人文始祖衍生出了数以千计的姓氏,以中原沃土为家,流布全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

7、如今的中华大姓中绝大部分源头在中原,河南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魂牵梦绕的寻根谒祖圣地。  从中华文明史之源看,学术界关于人类文明形成的标志,主要有原始农业、城邑、金属器具、文字以至国家的雏形,最能反映社会组织进化的就是城邑,所以考证文明的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找城”,找到了“城”也就找到了文明的源头、文明的遗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夏商周断代工程都不约而同把重点锁定在中原,经考古研究后发现,“黄帝”创业活动的重点地域即今灵宝西坡遗址、“禹都阳城”即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