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平原治理(盐碱)

黄淮海平原治理(盐碱)

ID:18085636

大小:10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13

黄淮海平原治理(盐碱)_第1页
黄淮海平原治理(盐碱)_第2页
黄淮海平原治理(盐碱)_第3页
黄淮海平原治理(盐碱)_第4页
黄淮海平原治理(盐碱)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淮海平原治理(盐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淮海平原治理(盐碱)黄淮海平原的地理概况黄淮海平原又称华北平原,从这个名称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该平原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多沙性河流冲积而成的。黄淮海平原沉积物巨厚,最大厚度可达5000米,小者也有1500米。黄淮海平原地势十分平坦,一般海拔不到50米。从山麓到海滨,可以分为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其排列大体呈半环带状,三部分的地表物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土壤、植被及农业发展情况都有明显的差别。山麓洪积冲积扇平原,主要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麓,由许多大小不等的扇形地连接而成。其中以古黄河冲积扇规模最大,洪积冲积扇上地

2、下水埋藏深度为4~10米,矿化度小(<0.5克/升),水质好,水量富,排水良好,土壤不易盐碱化,而且养分高,较肥沃,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冲积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主体部分。这里河流密度较大,并经过多次改道,形成众多古河床和古自然堤。自然堤成为平原上的缓丘,堤与堤之间形成洼地。冲积平原多为黏土沉积物质,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达2~5克/升,且地下水位较高,夏季多积水,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滨海平原分布于沿海地带,包括渤海沿岸平原和黄河三角洲,地势极为低平,组成物质以黏土为主。由于受海水浸渍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

3、高,可达20克/升左右,土壤为盐土,表层含盐量达1%~3%,只能生长盐生和耐盐性强的植物。在沿海闭合洼地,土壤含盐量可高达100~160克/升,只能生长盐藻等低等植物。针对中国黄河、淮河和海河三个流域内广大平原存在的干旱、内涝及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及其成因,所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在总结60年代初期黄淮海平原治水改土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20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逐步形成了治理旱涝灾害和改良低产土壤的指导思想和技术体系。在东北、华北和其他平原地区,由于上述灾害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综合治理也有一定的推广意义。黄淮海平原土地资源概况

4、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这里土地资源类型多、数量大,有利于农林牧副渔业的全面发展。黄淮海平原的土地利用结构如下表所示。  利用类型面积(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农业用地1928.9759.32耕地1825.4556.14宜农荒地103.523.18林业用地  408.8512.57林业138.214.25宜林荒地270.648.32牧业用地260.798.02草地205.9417.53宜牧荒地54.851.69其他用地653.1220.09盐田15.530.48宜水产养殖地67.682.08城市居民点、道路及其他5

5、79.9117.53合计3251.73100.00  从上表可知,黄淮海平原宜于耕作业、林业和牧业用地达2500多万公顷,大约占平原土地面积的80%,如果把盐田和宜水产养殖的面积加在一起,则可用于生产性用地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83%。但是除耕作业用地外,其他用地的利用率都不高,尚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如目前有林地(包括农田防护林、经济林和用材林)只有130多万公顷,林木覆盖率为4%略强一点,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然而,整个平原的林业发展潜力仍很大,有270多万公顷的宜林地可供造林,相当于现有林地的一倍。此外,在农田中发展林粮间作也有

6、广阔的前景。旱涝碱灾害并存的条件黄淮海平原面积约35万km2,耕地约3亿亩,包括淮河以北、燕山以南,东至海滨,西至太行、伏牛山麓,高程约在100m以下的平原。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灾害形成的原因有自然和人为两种,但自然条件起主导作用。①由于该平原位于中国东部季风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从北到南,变化于500~900mm之间,并不算少,但季节分布极不均匀,夏季6~8月雨量占全年55~75%,形成春旱、夏涝,秋后又旱和旱涝交错的农业气候特点。降雨年际变化很大。②地势低平,但中小地形复杂,岗、坡、洼起伏,天然排水条件很差。③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较高

7、,一般在1~3g/L之间,滨海地区高达10~20g/L,甚至超过30g/L。④深层地下水矿化度很低,多呈微碱性。土壤主要发育在黄河冲积层上,地下水动态对土壤发生演变有显著影响,遇旱易使表土积盐,若人为措施不当,如进行不适当的大水漫灌、平原蓄水及有灌无排等,将会加重内涝或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在气候、地形、水文、地质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土壤中的盐分来源于岩石矿物风化,在随水运动的过程中,使土壤母质及地下水中都含有一定盐分。当水盐汇集于土体即产生积盐,水盐从土体中排出则发生脱盐。

8、盐碱地的形成是土体积盐与脱盐相互作用的结果。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分布面积较广,在冲积平原上,盐碱地多呈斑块状分布,土壤盐分含量稍低,但表聚性强,干湿季节变化明显,盐分组成比较复杂,除氯化物、硫酸盐以外,局部还含有苏打。在滨海平原上的盐碱地,分布集中而连片,土壤含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