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ID:18089703

大小:3.82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8-09-13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_第1页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_第2页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_第3页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_第4页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双相障碍(BPD)——临床与研究现状双相障碍(BPD)的概念临床表现为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的发作性病程形式表现的一类心境障碍双相障碍流行病学终生患病率—国外资料*1.3~2.6%(DSM-IV);BP-I1%,BP-I与BP-II3%*BP-I与II与环性心境障碍4%(Goodwin1990)*5.5~7.8%(Angst1999)*5~7%(Akiskal2002)—国内资料*0.042%(国内12地区,1982)*0.7~1.6%(台湾省,1982-1987)*M1.5%,FM1.6%(香港特区,1993)D-D:BPD=10

2、:1~4:1(Winokur1996)=1:1(Akiskal1996)性别患病率:男≈女首发年龄高峰:15~19岁自杀企图25~50%,自杀死亡11~19%共病:40%BPD患者合并酒或其他物质依赖,使心血管病患者率增加20%BP-II(抑郁发作)是最多的表现型(Simpson1998)估计在诊断的DD中约有50~70%实为BP-II(Akiskal2002)双相障碍流行病学双相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BP-I型者一级亲属中患BP-I为一般人群的8~19倍—约50%BP-I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患M-D,且多为D-D—如双亲一方患BP-I,其子女患M-D

3、机率为25%,如双亲均为BP-I,则子女患M-D机率高达50~75%—双生子研究:单卵双生BP-I同患率33~90%,双卵双生为5~25%—索引病例后代患病率逐代减半社会心理因素:是发病、病情恶化及复发的促发因素人格气质:情感旺盛气质及环性情感气质者易患BPD季节因素:部分BPD发病有季节性,初冬(10-11月)出现抑郁发作,次年初夏(5-7月)转为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双相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单次及复发性躁狂发作未分双相I、II型在“其它双相情感障碍”中包括双相II型未列出快速循环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中包括环性心境障碍ICD-10和CCMD-3双相障碍分类将单

4、次及复发性躁狂发作列为心境障碍的独立亚型,不属于双相障碍。在双相障碍中列有快速循环发作。CCMD-3双相障碍分类现有分类诊断系统落后于临床研究实际•20世纪60年代Leonhard等将MDD分为单相抑郁(UPD)、双相障碍(BPD)•40年来两者发展很不平衡,临床研究和实践中BPD远远落后于抑郁障碍(DD)•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少数BPD研究先驱者的临床研究进展未能反映到国际分类诊断系统中•陈旧的概念一直约束当今BPD的临床实践和研究*ICD-10(1992)未正式使用BP-I、II型,也无II型定义,无RC*DSM-IV(1994)将抗抑郁治疗所致M

5、、HM及Mixed均归为药物或治疗所致心境障碍,而非BP-I或II型*HM的病期标准定为4天以上,过严*不重视BP家族史及人格气质在BPD诊断中的重要性*混合性发作概念狭窄及诊断标准混乱现有分类系统中BPD概念的局限性*ICD-10标准(1992):存在于BP-I或BP-II过去至少有一次M、HM或混合性发作;目前或为两相症状都突出,或为D与M或HM的快速转换(每日或数小时间);每次发作持续至少两周*DSM-IV标准(1994):只存在于BP-I中符合症状标准的M与D几乎每天都存在;持续至少一周*CCMD-3标准(2001):仅存在于BP-I中目前发作以M和

6、D症状混合或迅速交替(即在数小时内)为特征,至少持续2周M和D症状均很突出;以前至少有一次发作符合某一型D标准或M标准混合性发作概念及诊断标准混乱双相障碍 临床现象学的复杂性I.临床发作形式的多样性—躁狂发作、轻躁狂发作—抑郁发作、轻微(minor)抑郁发作—混合性发作—环性心境障碍II.双相障碍病程的复杂性自然病程—躁狂或混合性发作约数周至6个月,平均约3个月(轻躁狂可短至1~3天)—抑郁发作约3~13个月,平均9个月—不加医疗干预多数可自发缓解—10%可转为慢性病程,是以其抑郁发作持续两年以上,期间可有与M或HM并存的混合形式发作的方式—90%以上为反复

7、发作—终生平均发作9次,平均每年0.5次—青少年首次发作多为D,连续数次转为M或HM,成人首次发作M与D机会相似—随发作次数增多,其间歇期逐渐缩短,频率则增多—间歇交替发作:MI-DI或DI-MI,循环发作:MDI,DMI,约占25%—快速循环发作(RC):自发或诱发II.双相障碍病程的复杂性转相及发作变频—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躁狂时可促转向抑郁:第一代>第二代Hal.为10.1%(12W);Olan.为6.3%(12W)—抗抑郁剂治疗双相抑郁(BP-D)时,可转为M、HM、Mixed及RC—Game等(2004)报道单用ADs治疗:BP-D转躁为84.2%(合

8、用MSs时下降为31.6%)。循环频率增加25.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