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2期末复习资料(附作业答案)

大学语文2期末复习资料(附作业答案)

ID:18091318

大小:5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3

大学语文2期末复习资料(附作业答案)_第1页
大学语文2期末复习资料(附作业答案)_第2页
大学语文2期末复习资料(附作业答案)_第3页
大学语文2期末复习资料(附作业答案)_第4页
大学语文2期末复习资料(附作业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2期末复习资料(附作业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学语文2》期末复习资料(附作业答案)《伶官传序》主题: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论证严密的史论,文章叙事和说理紧密结合,从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衰成败中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深刻的历史观点:国家的盛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艺术特点:本文的论证技巧:  在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时,以“成败由人”为中心,先赞庄宗创业时意气之“壮”,后感叹他在失败时形式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成与败、得与失得对比,揭示“盛衰之理”的根由。  在进行理论推导时,也常常提炼出两两对比、正反相形的警戒性断语。如“满招损,谦受益”;“忧

2、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思考题简析:1、分析本文论证的技巧。要点:  (1)在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时,以“成败由人”为中心,先赞庄宗创业时意气之“壮”,后感叹他在失败时形式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成与败、得与失得对比,揭示“盛衰之理”的根由。  (2)在进行理论推导时,也常常提炼出两两对比、正反相形的警戒性断语。如“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2、本文文体和中心论点是什么,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还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为什么?要点:  (1)“盛衰之理,虽曰

3、天命,岂非人事哉”是中心论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结论。  (2)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第二、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运用事实论据,叙述庄宗奉父遗命发奋复仇、破敌兴国的壮举及后来为伶人所困而穷途对泣的史实。盛衰、兴亡、成败、得失的鲜明对比映衬,凸现出庄宗先盛而后衰的历史悲剧之根源,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贺规律。3、以本文为例,体会欧阳修散文中的抒情意味。要点:  欧阳修善于把精辟的论述、深沉的感慨与委婉的语调结合在一起,使文章既以理服人,又婉转曲

4、折、抑扬动人。篇末一声长叹:“岂独伶人也哉!”更振聋发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从具体的一件历史事实推及所有同类性质的人事,总结出具有普遍历史意义和社会人生意义的道理。发人深省。《前赤壁赋》苏轼主题:  本文通过玩游赤壁时的所见所感及主客的不同见解,反映了作者由旷达到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苏轼身处逆境时超脱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艺术特点:  1.写景、抒情、说理三者融汇统一,借用自然界的“清风”、“明月”、“江水等景物,抒发遗世独立的旷达之情,阐明事物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的哲理。文笔自然清新,既有富于哲理意

5、味,却并不枯寂抽象,有理趣之美。  2.结构跌宕起伏,由乐到悲再到乐,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3.体裁别具一格,是一篇介乎于骈文和散文之间的文赋,作者一方面用散文写法,挥洒自如,不拘一格,另一方面又具有赋多用押韵和对偶的特点,做到句式骈散结合,用韵疏密有致。思考题简析:1、谈谈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要点: (1)赋体的主客对话手法;(2)“抑客伸主”的表现方式;(3)情、景、理三者的有机融合。2、为什么说《前赤壁赋》是宋代文赋中最出色的作品?要点:  (1)体裁上继承欧阳修《秋声赋》的艺术传统;  (2)写作

6、技巧上突破了传统赋的表现手法、章法结构和语言模式,注入了更多的散文因素,比《秋声赋》更为成熟;  (3)内容上,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感悟中,精确地传达了主人公超脱、旷达,不为环境所屈的精神状态。《红楼梦》主题:  本回主要描写了螃蟹宴散场、平儿会客、贾母会客等日常生活场景。但“小题目中寓大意”,曹雪芹以其深刻的人生体察,深厚的人道情怀,看到了笑颜中的眼泪,热闹中的悲凉,揭破了生活常态中貌似合理的不合理,看似正常的不正常。作者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社会弱肉强食的阶级压迫,其间传达出作者对底层不幸者的深切同情。  首先,曹雪芹写

7、出了“王道乐土”中奴婢们的悲哀和不幸。奴婢们表面看起来衣着华丽,穿金戴银,但本质上始终是受人压迫欺凌的奴婢命,在“王道乐土”中哭泣,是贾府的奴婢们无法挣脱的历史宿命。其次,曹雪芹揭露了作为劳动人民的刘姥姥与贵族阶级的贾府之间巨大的贫富差距。揭破了这一反差形成的原因,足以颠覆封建贵族阶级存在的合理性。另外,在富有喜剧色彩的情节中,表现出作者十分严肃的情感倾向——关爱天下的薄命女子。再次体现了《红楼梦》作者的“女性观”。艺术特点1、叙事的特点:本回的叙事颇见功力。叙述中既有对前面情节的呼应,也有为后面情节打下的伏笔。例如,每

8、一个叙事单元都具有情节的生长功能,叙事过程环环相扣,不仅自身浑然一体,还与全书有机相连。叙事的视角富于变化,从平儿到刘姥姥再到贾宝玉,以每个人物的经历、见闻以及心理活动为线索,移步换景,推进情节,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主题。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