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植物叶片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植物叶片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ID:1809881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3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植物叶片病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1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植物叶片病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2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植物叶片病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3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植物叶片病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4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植物叶片病害的发生与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植物叶片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理学农林学类论文题目:浅谈植物叶片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词植物叶片病害;症状;种类;防治  论文摘要植物叶片病害严重影响植株的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概述了植物叶片受侵染后的变化,并对植物叶片病害的种类进行了归纳,阐述了叶片病害防治的方法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植物叶片病害生物防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植物病害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的影响下,植物受生物或非生物因子的作用,在生理上和形态上发生了一系列

2、的病理变化,表现出各种不正常的特征。植物病害有根部病害、茎部病害、叶部病害等,其中叶片病害非常广泛且后果相当严重。植物叶片病害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效能,成为制约农作物高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影响作物的经济效益,药用植物的品质、产量等,观赏植物一旦受其侵染即失去欣赏价值。  1植物叶片受病害后的变化  1.1形态变化  ①变色:变色是叶片病害常见病状。由于叶绿素被破坏,叶片变为淡绿或黄绿色称为褪绿;叶片普遍发黄称为黄化;叶片变为黄绿或黄白色镶嵌状称为花叶。②坏死:坏死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表现为叶斑和叶枯。③畸形:甘

3、薯病毒侵染使叶片边缘上卷,甚至扭曲。④萎蔫。⑤叶片穿孔和早落。  1.2细胞变化  细胞的数目和体积发生变化,细胞壁成分如纤维素、果胶等被消解,细胞壁被破坏,致使细胞质外流,叶绿素和相关酶的活性发生剧烈变化,同时受侵染的细胞会发生过敏反应、氧化裂解和细胞程序性死亡。  1.3生理变化  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病害降低了光合作用效率,影响植物对有机物的合成和能量的获得。抗生素和病程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及代谢产物产量的变化等扰乱了植物的新陈代谢。  2植物叶片病害分类  2.1细菌病害  细菌病害占有特殊

4、的地位。细菌病害相对较少,多为急性坏死病。细菌形态微小,一般只能在潮湿环境里生存,进入植物体内只能在细胞间隙或木质部导管的死细胞里繁殖,不能透入完整的活细胞。细菌可通过非角质化部分(伤口)或天然孔口(气孔、水孔、蜜腺等)侵入植物体。病原细菌有假单胞菌属、短杆菌属、黄单胞菌属、棒杆菌属、欧文氏菌属等,如桉树褐斑病、糖甜菜叶斑病、水稻白叶枯病。  2.2真菌病害  真菌病害在植物叶片病害中占主导地位,数量达80%以上。真菌没有叶绿素,营养体主要是菌丝,可生长在寄主体内和体外,营养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可以产生繁殖体。侵

5、入途径和细菌相似,可通过非角质化部分和天然孔口侵入,需潮湿环境等。一般在寄主表面长出的霉状物、粉状物等都是真菌病害,如小麦雪霉叶枯病、银杏黑斑病、银杏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等。  2.3病毒病害  植物病毒病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危害性很大。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细胞内寄生病原物,只含有1种核酸,植物病毒的核酸大多是ssRNA,少数为dsRNA、dsDNA或ssDNA。传染方式有嫁接传染、汁液传染、昆虫和螨类传染、线虫和真菌传染,其中以昆虫最为严重。绝大部分经济作物都会因受病毒病危害而不同程度

6、减产或品质下降,如烟草病毒病、甘薯病毒病、玉米矮花叶病等。  3植物叶片病害防治  3.1物理防治  定期进行疏松土壤以保持通气;按合理比例施肥;严格按要求修剪,刀刃要锋利,剪前清除露水,根据生长状况不同调节修剪频率;在早晨浇水,以使太阳很快晒干叶片使真菌失去水膜包裹发生的机会;使用抗病品种。  3.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防病增产效果显著等优点,但它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杀菌剂毒性过高,抗药性、农药残留问题严重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化学防治的发展方向,应积极开发新型无公害农药,一要超高效:尽量减少药剂

7、或其代谢物对环境的影响;二要选择性:仅抑制靶标有害生物,对非靶标生物具有安全性;三要无公害:能迅速降解,对人体、有益生物体、环境和生态平衡无不良影响。  3.3生物防治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通过调节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长,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3.3.1生防菌种类。①生防细菌:主要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和土壤农杆菌等。研究表明,土壤农杆菌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使原生质外溢。②生防真菌:主要有木霉菌、淡紫拟青霉菌、菌根真菌等,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木

8、霉属真菌。③放线菌:应用最多的是链霉菌及其变种,井冈霉素、内疗素等制剂已应用于生产。④病原菌无致病力菌株。⑤病毒的弱毒株系。  3.3.2生物防治的机制。主要如下:①抗生作用;②重寄生作用;③竞争作用;④溶菌作用;⑤噬菌体。此外,生防机制可能还有:在逆境中,如干旱、养分的胁迫下,通过加强根系和植株的发育提高耐受性;可诱导植物对病菌的抗性;使病原菌的酶钝化等。  3.3.3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