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

ID:1810840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13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_第1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_第2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_第3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_第4页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理学农林学类毕业论文 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理学农林学类论文题目:浅谈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及防治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论文关键词马铃薯黑胫病;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方法  论文摘要详细阐述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危害情况、发病症状、病原菌、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并提出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摘除病株、药剂防治等内容。        马铃薯是福鼎市最主要的冬种作物,2007年全市种植面积2173.33hm2,平均产量达2730kg/hm2,总产量约5

2、933t。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病毒病、黑胫病等。2007年在秦屿镇冷埕村马铃薯高产示范片中发生一种严重病害黑胫病,导致马铃薯普遍减产,并造成品质和商品率大幅下降,经济损失严重,该种病害的特点是发病早,发病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难。    1发生危害情况    马铃薯黑胫病在我市不是常发性病害,当地品种发生不普遍。2006年高产示范片中引进了一个新品种费乌瑞它,连片种植约20hm2,由于该品种抗病性较差,薯种有一部分已经染病,且全部进行切块,导致该病大面积暴发流行。据记载,示范片于2006年1

3、1月播种,2007年2月5~10日出苗,3月15日为病害始发期,3月25日为发病高峰期。平均株发病率达到8.5%,产量减产达2成以上,并由此病害引起收获后薯块大量腐烂变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发病症状    该病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植株茎基部和薯块。当幼苗生长到15~20cm开始出现症状,表现植株矮小,叶色褪绿黄化,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茎基以上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最终萎蔫而死。由于植株茎基部和地下部受害,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和传导,造成不能结薯或结薯后停止生长并发生腐烂,且根系不发达,易从土中拔出。茎部发黑后

4、,横切茎可见3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别于青枯病。病轻的,只脐部呈很小的黑斑,有时能看到薯块切面维管束呈黑色小点状或断线状,重病株的病薯在收获时呈腐烂状。种薯染病腐烂成黏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    3病原菌    病原是欧氏杆菌属的马铃薯黑胫病菌。菌体短杆状,单细胞,极少双连,周生鞭毛,具荚膜,大小为(1.3~1.9)μm×(0.53~0.60)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在琼脂培养基

5、上菌落呈灰白色,圆形。该菌适宜温度为10~38℃,最适温度为23~27℃,低于0℃或高于45℃即失去活力。寄主范围极广,除危害马铃薯外,还能侵染茄科、葫芦科、豆科和藜科等100多种植物。  4传播途径    该病是通过种薯带菌传播,土壤一般不带菌。带菌种薯和田间未完全腐烂的病薯是病害的初侵染源,用刀切种薯是病害扩大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主要是通过伤口侵入寄主,在切薯块时扩大传染,引起更多种薯发病,再经维管束髓部进入植株,引起地上部发病。随着植株生长,侵入根、茎、匍匐茎和新结块茎,并从维管束向四周扩展,侵入附近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分泌

6、果胶酶溶解细胞壁的中胶层,使细胞离析,组织解体,呈腐烂状。田间病菌还可通过灌溉水、雨水、种蝇的幼虫和线虫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后期病株上的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到新长出的块茎上。无伤口的植株或已木栓化的块茎不受侵染。贮藏期病菌通过病健接触经伤口或皮孔侵入使健薯染病。    5发病条件    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气温较高时发病重,贮藏期间,通风不良,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往往造成大量烂薯。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组织木栓化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黏

7、重土壤含水量大,有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块发病严重。播种前,种薯切块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也会使发病率增高。    6防治方法    6.1选用抗病品种  克新3号、克新4号、东农303、紫花851及一些当地品种等抗病性较强,可在黏重土壤和低洼地等土壤条件较差地块种植。费乌瑞它品质优抗病性较差,只宜作为优质品种搭配种植,种植地点应选择旱地或高燥的水田。  6.2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  6.2.1整薯播种。为了避免切刀传染,采用小整薯播种,可大大减轻危害。小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减轻发

8、病率50%~80%,提前出苗率70%~95%,增产2~3成。但小整薯要用上一年从大田中选择无病且农艺性状好的种薯,收获时单收单藏,或用从无病区调入的种薯。选用健薯,汰除病薯。  6.2.2切刀消毒。黑胫病容易通过切刀进行传染,所以在切  薯时要做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