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

ID:18111609

大小:14.57 MB

页数:117页

时间:2018-09-14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_第1页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_第2页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_第3页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_第4页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学ImageologyofBrochioloalveolarLung Carcinoma(BAC)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科李惠民概念细支气管肺泡癌有着不同于其它腺癌的组织发生及形态学特点,具有不同的起源和表现,预后也不一样,尽管从分类上WHO仍然将其归属于腺癌肺癌(大概念)支气管肺癌:源自支气管肺泡癌:源自肺泡概述近年来研究资料表明,BAC的发生率明显上升Barsky等统计1955~1990年1527例肺癌的构成比变化:鳞癌从56.1%(55~60年)下降至22.2%(8

2、6~90年);腺癌(包括BAC)从14.6%上升至46.5%,大大超过鳞癌;BAC从5%(55~60年)迅速上升至24%(85~90年);非BAC肺腺癌无变化,表明肺腺癌的上升主要是BAC发生率增长所致这与Auerbah(美国1991年)和Ikeda(日本1991年)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病理伏壁式生长(lepidic)特征:肿瘤细胞沿肺泡壁生长,肺结构无破坏,肿瘤分泌的粘液充满肺泡,常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和空泡征,空泡是肿瘤组织中残留的正常或气肿的肺组织、坏死组织及扩张的细支气管。大体分型①孤立病灶型,

3、结节或片状,规则或不规则,大多在肺的外周部,位于胸膜下,大小常相差较大,直径0.7~4.5cm,由于具有较强的促结缔组织增生的作用,故多呈分叶状,伴有胸膜凹陷征,密度不均匀;大多系非粘液分泌型,痰细胞学检查多为阴性,纤支镜也常难以奏效,即使PET也有50%的阴性率;②多发结节型,少见,表现为广泛的细小结节,中下肺野为主,结节大小相似,少数不等或有个别较大结节即母结节,结节内可有空泡或钙化,结节之间仍可见正常肺组织,是弥漫型的过渡;③弥漫型,癌组织常累及数叶或双肺,部分呈肺炎样故称肺炎样型,呈一个或

4、多个叶、段的实变,常合并多叶段的小斑片影或腺泡样结节,并常可见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后两型也常合并称弥漫型。预后极差,已失去手术机会。光镜下分类1根据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的不同可分四型:①肺泡细胞型,癌细胞分化较好,柱状,沿原肺泡壁生长,形成与正常组织相似的肺泡样结构,不侵及间质;②乳头状型:基本上仍保持肺结构,但突出的特点是形成许多大小稍不等的乳头伸入肺泡腔内,有的乳头尚未分支,有纤细的纤维血管间质形成轴心,以上两型,PAS及奥辛兰染色,癌细胞均阴性;③粘液细胞型,肺泡壁上被覆的癌细胞为高柱状粘液细胞

5、,也可只有少数癌细胞散布于肺泡壁上,粘液除见于细胞内外,还往往充满肺泡腔内;④混合型,以上三型的混合。关键征像为:背景肺结构保持完整光镜下分类2mucinous占80%,柱状粘液细胞起源,更趋多中心,预后更差,生成copiousmucus造成bronchorrhea;nonmucinous占20%,claracell或type2pneumonocyte起源,更局限更单发。50%见lamellatepsammomabody形式的钙化细胞来源分类BAC起源于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是一种异源性肿瘤,电镜下

6、可见其有四种来源类型:①大多数病例起源于终未细支气管纤毛上皮的Clara细胞,ciliatedcell,甚至stemcell;②少数来自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③细支气管化生的粘液上皮细胞mucus-secretinggobletcell;④混合型:上述各型细胞混合存在。临床由于其具有不同的生长方式(以伏壁式生长为主,又可有堆积式生长)和混合性的组织学特性(多种细胞类型混合存在),因此,BAC有多种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BAC多见于非吸烟人群,男女发病率相近但女性似更多见,发病年龄低于非BAC的腺癌患者

7、,临床半数无症状。危险因素有局灶肺纤维化(结核疤、肺梗死)、弥漫纤维化疾病如硬皮病、原有的类脂肺炎等。孤立型BAC中,多数病人无自觉症状,于体检时发现,少数病人可有咳嗽、咯痰、胸痛等一般呼吸道症状,个别病例可有血丝痰。我们的一组26例中,仅8例痰血、1例脑转移弥漫型BAC中,多数病人症状较重,主要有咳嗽、咯痰、为白色粘液痰,量多,还可有血痰、胸闷、气短、胸疼、消瘦、杵状指等。一般不发热,当合并感染时可发热。bronchorrhea少见且晚约5%,认为特征。X线影像(包括平片、CT)细支气管肺泡癌的

8、X线表现已有不少文献报道,大致可将它分为二种类型:孤立病灶型弥漫型技术普通平片对较淡的病灶显示较好,高千伏片对一些隐蔽部位的病灶显示较好,但可遗漏密度较淡的病灶;CR多种处理尤其是能量减影有利于病灶的显示;CR摄片CT的普及使得上述过程变得简单,一旦发现病灶就作CT观察,远胜于在平片上来回分析。CT采用多种扫描模式(常规全肺螺旋扫描、HRCT以及靶扫描等)、多种图像分析窗位(肺窗、纵隔窗及中间窗)及多种后处理技术(MPR、3D、4D)分析观察,可以充分展示病灶特征,其中,肺窗观察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