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ID:18115411

大小:11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14

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_第1页
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_第2页
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_第3页
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_第4页
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及省政府《关于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意见》的有关要求,为继续扎实推进全省2010年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工作,确保项目任务指标圆满完成,特制定本方案。一、目的意义小麦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开展小麦高产创建,依靠科技挖掘增产潜力,通过高产示范带动,促进全省小麦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保证有效供给,为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具有重大意义。二、实施内容与任务目标(一)实施“十、百、万”高产示范工程。各项目县要按照分配的万亩示范片任务(见附件)建

2、立相应万亩高产示范片,在每一个万亩高产示范片中,设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攻关示范方。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量指标600千克,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12%以上。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700千克,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20%以上;百亩高产攻关示范方亩产量指标650千克,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15%以上。高产示范区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100%。除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外,每县(市、区)再安排高产辐射带动区10万亩,平均亩产500千克以上,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8%以上。高产辐射带动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95%以上。(二)建立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

3、展示田。每个万亩示范片内要建立一处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展示田,面积50亩以上。其中,20亩地块安排5个以上新品种展示,30亩安排小麦宽幅精播、氮肥后移、播期播量等有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熟化所需要的相关试验。(三)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每一项目县(市、区)要重点搞好秋种、冬前(冬季)、早春三个时期的培训,每县举办培训班3期以上,培训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农户600人次以上。现场考察观摩1次以上。每个项目县从县、乡农技人员中挑选50名以上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技术指导员,对项目区实行包村包点,在关键农时季节统一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技术指导员到村指导次数不得低于50次。每个项

4、目村确定10户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全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三、主要技术措施(一)选择适宜品种。重点选择济麦22、良星99、泰山9818、汶农六号、泰农18、临麦4号、山农17、山农15、烟农24、泰山23、烟农21、临麦2号、烟农23号、洲元9369、山农8355、烟2415等品种。各县(市、区)高产示范区可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基础、耕作制度等选择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1~3个品种进行集中攻关、展示、示范。(二)集成组装高产技术。小麦高产创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良种良法配套。在选择确定示范推广品种的同时,各地必须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因地制宜集成和组装与种

5、植品种相适应的主推技术。重点推广小麦的标准化播种、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精量半精量播种、冬春控旺防冻防倒综合配套、测土配方施肥、节水高产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三)落实关键技术。在推广应用小麦高产技术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1.培肥地力。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途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蓄肥水能力。2.精播、半精量播种。运用精量播种机精量播种,提倡使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大穗型品种,基本苗13万~18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3~2.5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5~3.0倍,每亩穗数30万~33万,每穗粒

6、数45~47粒,千粒重48~52g,穗粒重2.3g左右;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12万左右,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2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8~2.0倍,亩穗数45万~52万,每穗粒数33~35粒,千粒重45g左右,穗粒重1.5g以上。3.氮肥后移。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块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4.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在项目区内全面实行测

7、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节本增效。一般高产创建地块总施肥量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纯氮14~16千克,磷(P2O5)8~10千克,钾(K2O)7.5~9千克,硫酸锌1千克。5.控旺、延衰。因播期、播量控制不力,或冬前积温过多,亩分蘖数超过80万、有旺长趋势时,越冬前和返青后,及时镇压,结合叶面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剂,控制旺长。小麦灌浆中后期,叶面喷施天达2116、磷酸二氢钾等,防治早衰。6.防病治虫。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做好示范片病虫草害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做好小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