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人口问题毕业论文 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

社会学人口问题毕业论文 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

ID:1815366

大小:3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人口问题毕业论文 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_第1页
社会学人口问题毕业论文 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_第2页
社会学人口问题毕业论文 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_第3页
社会学人口问题毕业论文 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_第4页
社会学人口问题毕业论文 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人口问题毕业论文 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人口问题论文题目:中山国灵寿城人口问题初探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摘要】从城址面积、城市繁荣程度可以看出,中山国灵寿都城的人口规模庞大。战国中山国的人口在100万左右,根据10%的城乡人口比例,可以推算出灵寿城人口规模的上限在10万人左右。灵寿城内居民的身份大体上可以分为官僚贵族、军队和平民。灵寿城内有“闾里”居民组织的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居民实行严密的管理。    在古代社会,人口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研究战国中山国历史,尤其是经济史,人口问题不容忽视。笔者曾

2、根据现有资料对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人口数量进行了大致的推测[1],本文将对中山国人口最为集中、考古资料最为丰富的灵寿都城的人口规模、人口构成和人口管理等问题做更为细致的考察。    一、灵寿城人口规模    中山桓公以灵寿为都,使其成为该国的政治中心,催化了城市规模的迅速发展。灵寿城是战国时期中山国规模最大的城市,由对城址的考古调查可知,灵寿古城城垣是依自然地形而建,平面为不规则的椭圆形,整个城址分成东城和西城两部分。东城东北部为宫殿区,南部为成组的大型建筑区,西部为大面积的官手工业作坊区;西城北部为王陵区,南部为居民区。整个城址东西最宽约4000米,南北最长处约4500米。据原

3、报告提供的资料推测,其总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城规模宏大,我们将灵寿城与几个时代接近的都城遗址进行了比较,作为千乘之国的都城,灵寿城与这些都城相比,在规模上毫不逊色(表一)。  灵寿城规模庞大,作为中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人口集中,一派繁荣景象。据考古资料,灵寿城九、十号遗址是城内的中心活动区及商业活动中心,建筑遗迹密集。其中E9T3③F2二号房址的房基东北角墙基内放置有一块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河光石,一部分石面露出墙基外,其作用是防止过往车辆撞击墙体,因为墙外即为当时的道路,可见当时灵寿城的“市”是很繁华热闹的。另外,E9T15③F3~E

4、9T22③F6是一组大型建筑遗迹,从室内地面均无地灶痕迹、又无生活用的陶器遗存来看,这组建筑不属于民用住房,可是屋内地面土却较厚,应该是经过了长期使用和人们的频繁踩踏而形成的。其建筑用瓦的规格不大,且为素面半圆形瓦当,应属于民间建筑,加之这里是城内的商业活动中心,故推测这组建筑很可能是当时商业活动中公共聚集的场所[2]。可见,灵寿城的商业十分繁荣,而商业的繁荣吸引了大批人口聚集都城。  从以上城址面积、城市繁荣程度可以看出,中山国灵寿都城的人口规模庞大。那么能否对灵寿城的人口规模做出进一步的估算呢?  临淄户数是目前所见唯一保存下来的先秦城市人口资料。《战国策·齐策》中记载苏

5、秦说齐宣王语:“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研究春秋战国都城人口数目者大多由此入手,利用此临淄城户数,结合考古发现的临淄故城面积,求得每户占有的面积数,再去推测临淄城及其他都城人口总数。马世之计算的结果是268平方米/户[3];曲英杰推算的结果是250平方米/户[4];蒋刚计算的结果是290平方米/户,并且他还以290平方米/户和学术界常用的5~6人/户的指数,对东周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列国都城的人口进行了估测,其中估测中山灵寿城约为24.1~28.9万人[5]。  以上这些有关都城人口数量的测算,所用材料一致

6、,方法相同,但得出的结论却相差很大,其原因主要是对文献记载的理解不同。笔者认为,苏秦这段话作为说明临淄人口密集、经济繁盛的证据尚可,如以此作为临淄实际户数来进行人口的测算还需慎重。因为即使苏秦面对齐王不存在主观故意的夸大其词,但在人口统计尚不准确及时的战国时代,此一数字还是掺杂了很大程度的主观成分。如再以此临淄城人口为据,推算出每家每户所占面积,然后去衡量其他城市,那得出的结果必定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因资料有限,现阶段尚无法对灵寿城人口的具体数字进行准确的测算,过分精准的数字反而有悖真实。在此,笔者仅就其人口的规模进行大致的估计。  在已知中山国人口数的基础上,根据城乡

7、人口比例,或可间接推算出灵寿城大致的人口规模。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业劳动者人数的多寡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汉书·食货志》中说:“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统治者甚至对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商君书·农战》载:“百人农一人居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把农业人口所占比例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百人务农,一人闲居,可以成王业;十人务农,一人闲居,国家可以强盛;一半人务农,一半人闲居,国家就危险了。诚然,这里提到的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在很大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