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粒径无粘性粗粒土填筑压实标准的确定方法

大粒径无粘性粗粒土填筑压实标准的确定方法

ID:18153711

大小:19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4

大粒径无粘性粗粒土填筑压实标准的确定方法_第1页
大粒径无粘性粗粒土填筑压实标准的确定方法_第2页
大粒径无粘性粗粒土填筑压实标准的确定方法_第3页
大粒径无粘性粗粒土填筑压实标准的确定方法_第4页
大粒径无粘性粗粒土填筑压实标准的确定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粒径无粘性粗粒土填筑压实标准的确定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粒径无黏性粗粒土填筑压实标准的确定方法陕工局集团测试中心王星照赵继成李晨张聪慧【摘要】大粒径无黏性粗粒土料的压实标准要通过相对密度确定。开始于黑河大坝并应用与公伯下面板堆石坝的“密度桶法”,是目前确定粗粒料压实标准的一种可行的新方法。【关键词】土石坝大粒径粗粒土压实标准试验确定方法1前言大粒径无黏性粗粒土作为筑坝材料,具有易开采、好施工、经济、方便等优越性,被广泛的应用于碾压式土石坝和面板堆石坝建设中。但对大粒径无黏性粗粒土填筑施工中的压实标准,一直没有一个科学的、成熟的确定方法。要确定大粒径无黏性粗粒

2、土的填筑压实标准,必须在施工前先通过试验确定该料的最大最小干密度,即进行相对密度试验。其中确定最大干密度,是一个技术难点。主要是大粒径粗粒土最大粒径一般都在300~400mm,被用在高土石坝、堆石坝中的大粒径粗粒土,最大粒径甚至达500~-9-1000mm。受条件的限制,试验在室内几乎无法进行。《土工试验规程》(SD128-84)规定了粒径小于50mm粗砾土的相对密度试验方法,现行的《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中规定了粒径小于60mm粗砾土的相对密度试验方法。以往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

3、人员曾经进行过试验研究提出过一些确定方法,这些方法在工程施工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这些方法大多是先用振动台法作小粒径无黏性粗粒土的最大最小干密度,然后按一定的数学方式推算大粒径粗粒土的最大最小干密度,工程实践也证明这些方法有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由于受试验设备的限制不能使用原型级配料作试验,而使用模拟级配试验,使得级配、最大粒径这两个决定最大干密度大小的主要因素与工程实际不符,得出的数据不是直接的数据,而是推算的数据;二是使砂卵石料密实的方法是使用振动台振动,与施工中振动碾碾压在使粗粒土密实的机理有一定的

4、距离;三是推算大粒径最大干密度的数学方法的适用性不一定可靠、合理。由于级配的模拟性和压实方式的不一致以及计算推导的间接性等原因,往往不是把合格、优良的工程质量评价为不合格或不优良,就是施工中使用时经常计算的结果是相对密度大于1.0。不能正确地反映工程的实际质量情况,也不能给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2现场碾压试验的“密度桶法”2.1确定大粒径无黏性土的最大最小干密度为了更好、更准确可靠地评价工程质量情况,指导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我们在黑河土石坝坝壳料的相对密度试验和公伯峡面板堆石坝3BⅡ区砂

5、卵石料的相对密度试验中采用了密度桶法。其方法是:结合砂卵石料的碾压试验,按照径径比大于等于3~5、径高比大于2的原则,制作壁厚14mm的带底铁桶,埋置在碾压试验场地内,桶内用工程实际使用-9-的原型级配料人工配料,人工装填并高出桶顶,然后铺填桶周围的砂卵石料(如图1),用实际施工用的推土机平整,用实际施工用的18t自行式振动碾碾压24遍,振动频率26.5Hz~28.5Hz左右,振幅1.30mm~1.40mm左右,行驶速度3.0km/h左右,然后定点在桶上振压15分种振动碾技术参数见表1,达到振压表面不再下

6、沉,测其桶内料的干密度视其为最大干密度;最小干密度也用原型级配料,在该密度试验桶内采用人工松填法求得。表1碾压机具技术参数表型号SD-175D生产厂家美国英格索兰公司工作质量18100kg钢轮宽度2120mm钢轮直径1600mm振动频率低18.3Hz高30.4Hz振幅低0.82mm高1.65mm额定功率151kW激振力159kN~319kN行驶速度低速6.6km/h高速13.2km/h行进方式自行2.2试验用料和组次的确定在黑河大坝工程中,以料场的上下包线和平均级配线为基准,作不同砾石含量情况下的最大最小

7、干密度。平均级配作了砾石含量20%、40%、60%、72%、78%、83.1%、90%、95%8个点,上包线作了46%、57.9%、72%、82%、94%-9-5个点,下包线作了45%、60%、75%、92.5%、97%5个点,共计18个点的最大最小干密度,结果见表2,并分别绘制了三因素相关图。最后经监理、施工、设计、业主等单位共同分析,认为平均级配线不同砾石含量的曲线,基本上能包容上下包线,且偏于安全,决定施工时以平均级配线的三因素相关图作为压实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标准。后来我们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认为黑河工

8、程的作法虽比较细致,但工作量太大,也没有必要,且还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误导和混淆。经过研究探讨,认为试验组次选择在能覆盖全部料源、满足施工压实质量评价需要和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减少工作量。用料场复查结果平均线级配、上包线级配、下包线级配、上平均线级配和下平均线级配,考虑到坝料填筑中由于卸料、平料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局部离析,形成大小料集中的情况,在上下包线两边均可分别延伸一个或二个不同砾石含量的级配,故一般一个料场或一种坝料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