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合集(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合集(人教版)

ID:18193961

大小:47.83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9-15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合集(人教版)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合集(人教版)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合集(人教版)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合集(人教版)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合集(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合集(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合集(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第一单元  、沁园春•长沙•教案  【背景资料】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

2、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高中语文必修(1-5)教案合集(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第一单元  、沁园春•长沙•教案  【背景资料

3、】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

4、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

5、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

6、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  .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

7、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  背诵  .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  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

8、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