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复习提纲

艺术学概论复习提纲

ID:18232951

大小:4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5

艺术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1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2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3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4页
艺术学概论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艺术学概论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艺术学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性1、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1]客观精神说:(见作业P1名词解释1)2]主观精神说:(见作业P1名词解释2)3]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强调,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2、艺术有哪些基本特征?1]形象性。艺术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

2、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A、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是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B、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C、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

3、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2]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而,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A、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B、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4、。9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中外艺术宝库中,之所以涌现出如此众多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正是由于它们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A、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由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在审美感受上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3]艺术的审美性。A、

5、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美的形态分为自然美与艺术美,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艺术美直接凝聚着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B、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美要以真和善为前提,并通过审美性体现出艺术中的这种真、善、美的统一。C、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艺术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寻找美的形式,从内容出发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加强和艺术的表现力,从而使得艺术的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第二章艺术的起源1、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

6、我们主张“多元决定论”。2、巫术说:此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我们认为,艺术的产生最初确实是与巫术有密切联系的,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十分确切,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3、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19世纪末叶以来,欧洲大陆上广为流传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希尔恩在《艺

7、术的起源》中列出专章来论述艺术与劳动的关系,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得出了艺术发生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从这种意义上讲,劳动创造了人本身。94、艺术起源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见作业3论述题2)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1、艺术的主要功能?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艺术社会功能的基础是审美价值。审美认知:主要是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

8、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审美教育:“以情感人”、“潜移默化”、“育教于乐”。审美娱乐: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进电影院、剧院,进音乐厅或美术馆,都是为了休息和娱乐,而主要不是为了获取知识或接受教育。2、席勒的美育思想。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