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讲义(湖南培训资料)00848

城规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讲义(湖南培训资料)00848

ID:18235164

大小:150.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9-15

城规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讲义(湖南培训资料)00848_第1页
城规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讲义(湖南培训资料)00848_第2页
城规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讲义(湖南培训资料)00848_第3页
城规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讲义(湖南培训资料)00848_第4页
城规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讲义(湖南培训资料)00848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规师考试《城市规划原理》讲义(湖南培训资料)0084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城市规划原理讲义(湖南培训资料)复习要点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湖南大学建筑学院许乙青 二○○六年八月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考试大纲要求1.了解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2.了解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知识结构体系(一)城市形成的动因城市的初始概念包含“城”、“市”二个含义城——城堡,具有防御功能,为防备野兽伤害及其他部落袭击而筑。市——市场,拥有商品交换的商业功能。随后,城、市功能的合二为一,逐渐形成了城市。“城市”产生的三种学说——交易学、防御学、地利学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在我国是指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2、。1.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在原始社会产生了固定居民点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即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了城市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2.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仅有300年的历史。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在城市中创造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工业化(城市的引力)

3、导致人口从农村向提高农业生产率,产生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的大规模转移(农村的推力)§18世纪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使城市成为人类聚居地的主要形式§(二)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平衡的§§城市与区域发展互相促动:城市的中心作用强,就能带动周围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社会经济水平高,则促使中心城市更加繁荣;§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使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具备发展条件、通过区域极化发展的城市

4、,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核——中心城市。2.经济学理论§城市经济活动是决定城市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城市产业分为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和服务产业(主要满足本市消费需要)§在城市产业分类中,基础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只有基础产业得到了发展,城市经济的整体才能得到发展。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4.交通通讯理论§城市的发展源于城市为人们提供面对面交往、交易的机会§交通、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可促进城市整体全面发展5.经济全球化理论: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

5、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为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在旧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作为原料产地,发达国家则从事成品制造。§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集聚于少量全球性中心城市;制造、装配功能扩散在大城市中。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6.城市进化理论从工业化社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绝对集中(工业化社会初始期),相对集中(工业化社会成熟期)——共同点是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不同点是后者出现郊区人口增长的态势。§相对分散(后工业化社会初期)、绝对分散(后工业化社会成熟期)——共同点是郊区人口增长占主导

6、,不同点是后者中城市人口下降。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n考试大纲要求1.熟悉城市物质环境的构成要素以及相互关系2.了解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及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3.了解城市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n知识结构体系(一)城市的物质构成1.城市物质构成的两种领域§公共领域:社会公众共享的物质环境,是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起主导作用,为非公共领域的开发提供可能性、约束性§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占用的物质环境,是非公共投资和开发范畴2.城市物质环境的空间属性§可达性: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有关,影响城市的级差地租及空间分布§外部效应:城市物质环境要素之间的

7、相互影响作用,包括积极(如交通、绿化等)与消极(如污染)两类(二)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1.人口老龄化:大于、等于60岁的老人占10%或大于、等于65岁的老人占7%2.家庭核心化:大家变小家,多人口变少人口,以父母加子女为主的核心主干家庭为主3.生活闲暇化: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三)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1.农村社会的认同基础——地缘关系、乡土意识——同质性。2.城市社会的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在聚居方式和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多样性(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3.本质差别——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远远高于乡村社会。(四)城市的产

8、业构成及演化趋势1.城市产业构成§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