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罗尔斯的规范方法论:契约、无知之幕和反思的平衡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罗尔斯的规范方法论:契约、无知之幕和反思的平衡

ID:1824354

大小:48.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7-11-13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罗尔斯的规范方法论:契约、无知之幕和反思的平衡_第1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罗尔斯的规范方法论:契约、无知之幕和反思的平衡_第2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罗尔斯的规范方法论:契约、无知之幕和反思的平衡_第3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罗尔斯的规范方法论:契约、无知之幕和反思的平衡_第4页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罗尔斯的规范方法论:契约、无知之幕和反思的平衡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学其它相关毕业论文 罗尔斯的规范方法论:契约、无知之幕和反思的平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社会学其它相关论文题目:罗尔斯的规范方法论:契约、无知之幕和反思的平衡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美国哲学家罗尔斯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中国学术界的重视,但是,遗憾的是,中国学者往往热衷于他的道德学说而鲜有对其方法论的讨论。我们可以这么说:会有不少中国人接受罗尔斯的道德原则学说,但是很少人会,即便在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思想家中也很少有人会运用罗尔斯的方法论。不妨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国规范方法论的贫乏。本文旨在尝试对罗尔斯的方法论的理解,以期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罗尔斯的

2、方法论不归属于经验的、归纳的和事实论证的方法,它是规范的、反思的、实验的和假设性的。他的方法既非简单的归纳,也非简单的演绎,而是代之以一种审慎的理性选择方法,一种作出道德选择的知识程序。罗尔斯的方法也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学方法,”一种至少少数人,也许大多数人所具有的特殊用脑过程的有系统的表征方法”。[1]他的方法创新是其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我们必须强调罗尔斯伦理思想和其方法论的一致性。他的两个正义原则和方法论特征都渗透或体现了偶然性不可支配人的命运这一理念。  1,社会契约  罗尔斯的方法其最基本特色的是通过社会契约这种假设性思想实验来

3、展开其理论论证的。社会契约概念是想象的、假设的,是推导出某一结论的特殊程序。”社会契约”概念假定了一种关于政治秩序的理念,是对政治秩序的一种追求。  西方契约理念可以追溯到圣经中大卫与其民签订的盟约、罗马法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所讨论的原则。托马斯在其王权和教权的竞争的背景上对上述三个理论渊源作了一个综合的理论概括.[2]而洛克、卢梭和康德进一步发展了契约论。不过,罗尔斯与古典契约论的理论家不同之处在于:他提出了具有普遍性的正义概念,并把人们所熟悉的社会契约理论如卢梭等人的理论提升到更高的抽象层面。RonaldDworkin是这样评说的:”罗尔斯最

4、基本的假设不是基于人有权拥有某些在洛克和密尔看来很重要的自由权利,而是认为人有平等地相互尊重和在设计政治制度时同等被关注的地位。[3]由于古典契约论的理论家们对理性的功能深信不疑,因此,在他们那里,订立契约的方法毋须对理性作深入地探讨。罗尔斯面对的是各种有分歧的难题,各不相同的并且有合理性的观点和多元理性,因此,对他来说,订立契约的方法首先是处理理性一致性的问题,引进技术性的设计方法,如无知之幕。  为什么罗尔斯需要社会契约这一假设?这是由于社会契约观念预先假定,各方代表人是自由、平等并拥有理性能力的,他们并排除了暴力、强制、欺骗和欺诈。对罗尔斯

5、而言,他把契约构想成对政治安排的可欲性和可行性的一种试验。社会契约和原初状态观念是罗尔斯所说的”代表制的设计”。社会契约的各方当事人是自由、平等的公民代表,代表他们在某一公平条件下达成一致的协议。  罗尔斯认为,社会契约并非是历史性的事件。它是假设的、非历史性的。这就是所谓理性的当事人在某些条件下达成的一致。这是一种意识的契约,甚至不是相互交流的行为。[4]  在罗尔斯契约论中各方代表仅仅关注他或她自己的利益;罗尔斯把这描述为”相互冷漠”。为什么罗尔斯作如此假设?有两种可能性:⑴ 他认为,人们实际上是自利的。但他在《正义论》中后来所说的又清楚地表

6、明他并不认为他们都是自私的。⑵ 罗尔斯想采用一种弱假设。尽管他认为人们确实是社会性的,但他不想把这作为其论证所必需的条件。他的论证所需要的只是原初状态中的人们是自利的,他们接受的是最大最小值策略。[5]  契约的目的在于确定,什么才是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正义;正义原则为我们的基本社会制度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规定。各方从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原则中选择两个正义原则,排斥了混合原则、目的论原则、直觉主义原则和利已主义原则。两个正义原则把我们作为平等自由的道德人来尊重,这样的原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接受的,它们是通过社会契约设计被选择的原则。  2原初状态和无知之

7、幕  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社会契约概念上,罗尔斯发明了原初状态这一理性设计。  原初状态(theoriginalposition)是一种有用的启发性设计,是对最初状态(initialposition)的一种较受欢迎的解释。这种最初状态非常特殊,是一种假设的公平状态,是为保证任何已经选择的制度而设计的,它是极其公平的。设计原初状态的目的在于”原初状态观念旨在建立一种公平的程序,以使任何达成同意的原则都将是正义的?quot;[6] 一旦公平的程序已经建立,不管什么样的程序,倘若程序能够得到很好的遵循,结果应该是公平的。  在原初状态中,我们必须区分各方

8、当事人,良序社会的公民和我们自己。各方代表人不是实际的人,”他们仅仅是一种假想的生命,居住于我们的代表制的设计中。”[7]各方代表的本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