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提纲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提纲

ID:18243878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5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提纲_第1页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提纲_第2页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提纲_第3页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提纲_第4页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提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年级政治复习提纲(哲学部分)第四单元: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世界观方法论(或错误倾向)社会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等。5.1-9,,services,andmakethecitymoreattractive,strengtheningpu

2、blictransportinvestment,establishedasthebackboneoftheurbanrailtransitmulti-level,multi-functionalpublictransportsystem,thusprotectingtheregionalpositionandachieve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原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历史发展总趋势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

3、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③一个人的社会意识由社会环境决定,与他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实践不同,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阶级社会中的社会意识带有阶级性。(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不完全同步)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

4、用。(反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又要认识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错误倾向: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

5、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调整生产关系,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建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方法论:改革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使

6、上层建筑更好地促进经济基础的完善和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6、(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7、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8、社会主义

7、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8、。(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错误倾向: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5.1-9,,services,andma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