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蜂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

ID:18248915

大小:186.36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15

蜂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_第1页
蜂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_第2页
资源描述:

《蜂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鲤jE匡堑兰Q堕生2旦筮三!鲞筮!堡期望皇垃i丛!鱼i型』Q坚里坐:2Q塑:!壁!三!』坚!盟垒:!垒次/d或以下,大便中水分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72h后腹泻无缓解,甚至加重。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2组疗效观察2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l2组疗效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Ol2.2RV抗原转阴率比较治疗满72h复检,治疗组粪便RV抗原转阴51例(68.9%),对照组26例(41.

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轮状病毒肠炎是4,JL秋冬季腹泻中最常见的急性腹泻病,据报道可占50%一60%,其流行高峰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p’41。过去曾采用中草药、转移因子、病毒唑等药物治疗,但疗效均不十分满意,近来有报道将思密达用于此病得到了较肯定的效果。故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应用贝飞达加思密达联合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结果无论在止泻时间,还是减少大便次数以及临床症状恢复方面观察到的疗效均优于单独应用思密达治疗。其机制为:(1)轮状病毒对小肠黏膜的侵犯使有吸收功能的绒毛细胞脱落或细胞结构破坏,双糖酶活性降低肠道内水,电解质

3、转运失调,铺萄糖吸收功能障碍,引起渗透性腹泻,导致肠道内环境变化,使正常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j。资料表明腹泻时肠道内厌氧菌数量约下降至原有数量的千分之一,由于肠道内厌氧菌的大量减少,破坏了其屏障及拮抗作用从而有利于致病原的侵袭与定植,腹泻与肠内微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了此病的难治性;(2)贝飞达为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属于人体正1801常菌群,在双歧因子的促生下,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达到稳定期时,}肖耗肠道内的氧,造成无氧环境,双歧杆菌在此环境下,大量繁殖并形成生物菌膜,建立生物学屏障,

4、并分泌乙酸、乳酸刺激肠道正常蠕动,合成维生素,刺激sl-甜分泌,激活巨嗜细胞活性,提高肠道免疫力MJ,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及粪肠球菌叮酵解糖类,降低肠道的渗透压,从而维持肠道内环境稳定。三菌联合既可抑制大肠、小肠中易繁殖的有害菌,又可减少肠道毒索的产生和吸收;(3)而思密达是天然双硅酸盐铝和镁构成的层纹状结构,是一种高效的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其结构的特殊性使其具有相当大的表面积约100ITl2/g,因此具有极高的定植能力"j。药效学证明,思密达通过埘黏膜刺激,增强粘蛋白的合成量,使黏液厚度增加,从质和量两方面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迅速

5、改善临床症状。此药不被胃肠道吸收入血,服药6h后连『司所固定的攻击因子排出体外,具有速效、安全、无不良反应等特点,另外思密达能抑制轮状病毒的传播,保护肠黏膜免受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组织学变化。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贝飞达和思密达散剂联合应用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疗效好、起效快、顺应性强、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在I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李毅主编.儿科疾病诊断标准.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11.2方鹤松,段恕诚,董宗祈,等.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281.3解存红,朱启镕,欧弼悠

6、,等.思密达治疗婴幼儿急性轮状病毒肠炎的对照研究.临床儿科杂志,2002,6:340.4赵军红.保定市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凋查.河北医药,2008,30:1411—1412.5于秋丽,刘屯,刘京生,等.2006年河北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监测分析.中国伞科蜒学,2008,11:479-481.6王茂贵.微生态调爷荆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评价.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252.7张爱知,马伴吟丰编.实用儿科药物手册.第l版.上海:卜海科技出版社,2000.160.(收稿口期:2008—11—06)蜂胶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观察陈金良范晓红马莉莉

7、【关键词】蜂胶;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中图分类号】R7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386(2009)14—1801一02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也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aphthousulcer,RAU),是一种具有周期性复作者单位:100080北京市海淀医院·临床研究·发、灼痛明显的慢性VI腔黏膜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多数患者表现出较重的精神负担,甚至有口腔癌的恐惧。本病病因复杂,研究报道的发病因素甚多,但尚无统一确切的说法,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均不理

8、想。本研究采万方数据巡』E医绫兰Q鲤!£!』j筮!!盔笙!垒趔丛!!生丛型i!!尘坦坠婴!!:2Q塑:!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