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协调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三化”协调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ID:18251695

大小:147.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16

“三化”协调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研究_第1页
“三化”协调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研究_第2页
“三化”协调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研究_第3页
“三化”协调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研究_第4页
“三化”协调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化”协调背景下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绪论1.1、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理论的研究是农村与区域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分析,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都是以加快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实现农业人口非农化为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所以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是一个历史过程,但是,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又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基于本国社会历史和地理特征,围绕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这一课题,在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政策措施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农村

2、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的社会历史和地理特征的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方,当地独特的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的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转移就业具有鲜明的本地色彩。2011年10月7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3、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挑战和问题。积极深入探索以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这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不仅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也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全国其他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还是加快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更是带动中部地

4、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目前,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人口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农业大省,人力资源丰富,尤其是农村人口比重较大,深入挖掘农村人力资源优势,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热情,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三化”协调发展中“人”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更有效地实现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不仅涉及到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还关系到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进程。随着河南省经济

5、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河南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问题,研究和分析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的新特点,新问题和内在规律,通过借鉴国内外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的理论与实践,并结合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的形势,充分认识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并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措施,指导,解决问题,23从而为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有序转移就业,实现社会现代化和经济稳定快速发展及完善政府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也对河南省的改革发展和促进“三化”协调建设进程,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重

6、要意义。1.2、文献综述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农村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得许多专家、学者对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是在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为了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国内外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试图分析这个问题的原因,并给予其科学合理的解释。在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方面国外比较知名的研究成果有: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1954年和1958年分别发表的《劳

7、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和《再论无限的劳动力》两篇文章,建立了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的“二元模型”,所谓的“二元”:一个是在工业部门的城市,拥有大量资本,劳动生产率高,另一个是传统的农业部门,缺乏资金,劳动生产率极低,但拥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剩余劳动力由农业部门转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即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也可以增加城市工业部门的产出和积累。更多的农村人力资源由城市工业部门吸收,直到他们全部被吸收为止。刘易斯从农业部门吸收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解决我国的农村人力资源转移就业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8、。⑵拉尼斯一费景汉理论。该理论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类似于刘易斯模型;第二阶段工业部门吸收的边际劳动生产率比农业部门的人力资源的平均产量低;第三阶段是经济完成了二元经济转型,农业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进后的模型更准确地反映了在平衡增长的工业和农业两元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源转移的重要性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⑶乔根森理论。他的理论的特点是,必须有农业剩余,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象才会出现。如果没有农业剩余,就不可能出现转移。他还提出了一个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