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材分析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材分析

ID:18262217

大小:160.5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8-09-16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材分析_第1页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材分析_第2页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材分析_第3页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材分析_第4页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材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材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是按照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圈(场域)来建构的,它们分别是:我的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区(家乡)我是中国人以及走进世界。教材内容都是从生活出发,反映了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困惑。儿童社会生活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祖国世界社会环境(时间、空间、人之环境、自然环境

2、)社会活动(日常生活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文化、政治等活动)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社会规范、规则、法律、制度)                                                                                                    五年级《思品与社会》的编写是在1~4年级家庭、学校、社区等领域的基础上逐渐扩展到祖国与世界的场景中去,以五年级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

3、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一、五年级上册编写意图:1、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

4、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积极的自我意识是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健康人格发展的必要因素。本套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在《自画像》等课中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五、六年级年龄段(11~13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许政援等,1996)。针对这一年龄特点,本册教材安排了《我是谁》一个单元共三课作为这方面教育的内容。儿童自我意识大致遵循着从婴儿期主客体不分的混沌一体到儿童期的主客体开始分化,再到少年期的自我分化为主体的我与客体的我这样的发展轨迹。自我的逐渐分化应当说是自我意

5、识发展的一大飞跃,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好这样的分化。我们的教材就是要引导好这样的分化。我们的教材不仅要使学生意识到“我”的存在,而且要发展出一个能够审视“我”的我,能够监控“我”的我,能够评价“我”的我,对自己有期待和要求的我……列入本教材的有关内容都是在引导这个我的生长,并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以期在对话中不断生成新的自我。教材也应注意到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在自我分化中的具体特点,如他们所意识到的客体我往往来自于他人的评价,特别是同伴们的评价(郗浩丽,2002),同样从自己的所作所为、各种行为表现中认识“我”,注意

6、到了他们在自我形象、自我尊重方面的敏感性,注意到了他们的自我期待往往投射于所崇拜的偶像等特点,同样我们也注意到当前儿童比较普遍缺乏自信心的文化心理特点,(教材编写组调查,2002),教材的设计努力从这些特点出发。我们所期待的是通过儿童与教材的对话,能够发展出自主、自律、自强等品质,也能在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投入更多的光明思维,不论是对自己的优点、特点、缺点,不论是对今天的我或明天的我,不论是对现实之我或潜在之我,他们的态度都会是积极的、向上的、愉快的。在他们身上充满阳光。2、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品德与社会

7、课程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新的时代向我国教育提出的新问题是:我们所要培养的道德人格应当具有何种特征?本套教材尝试去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所遵循的理念是: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教育要培养的是具独立、自主人格特征的人,但这种独立自主的人却又不应当是西方现代性所普遍崇尚的彼此分离的、孤立的、单子式的人——个人主义者(格里芬.1997),他们应当成为一种与他人建立起生态性共生关系的人,一个具共生型人格的人。3、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引发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热爱祖国的教育是本门课程

8、所要承担的任务。在以往品德课与社会课分别授课的情况下,由于实施这方面教育的场景被窄化,品德课往往是在纯道德的场景中进行的,陷于枯燥的道德说理,新的课程为爱祖国的教育开拓了比较广阔、多面的场景、在历史的、地理的、文化的、社会的等等多种场景下,爱祖国就可以不再是单纯的道德的教育,而可能是发生在多种教育因素影响下的熏陶、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