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淮安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加快淮安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ID:18271021

大小:4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16

加快淮安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_第1页
加快淮安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_第2页
加快淮安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_第3页
加快淮安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_第4页
加快淮安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加快淮安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加快发展淮安现代农业的思考彭杰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成功实践揭示出来的农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条普遍规律。实现淮安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发展,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一、淮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淮安地处苏北腹地,总面积1.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3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9.69万人。淮安是个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拥有耕地约600万亩,水域456万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淡水产品生产基地和优

2、质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㈠农业结构逐步优化。16全市农业主导产业逐步明确,高效农业规模不断扩大,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加快了农业由偏重数量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形成粮油、畜禽、水产、蔬菜四大类包括优质稻米、小麦、食用油、生猪、家禽、龙虾、淡水鱼、特色蔬菜等十多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优势主导产业。截止2007年底,全市高效种植业、水产养殖业面积分别达132.8万亩和16.2万亩,占比分别达22.5%和16.4%。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45%和61%,规模养殖大户累计达90

3、97户。蔬菜产业基本形成淮阴区、清浦区设施化连片区域,楚州渠北、涟水宁连路沿线的订单连片区域,以大中棚和日光能温室为主的设施化栽培面积达40万亩;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农产品和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拥有市级龙头企业52家,省级16家,国家级2家。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04.32亿元,利税5.16亿元。全市年销售额超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11个,其中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2007年实现交易额54.4亿元,利税0.62亿元。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850个,农民经济人达12.5万人。农产品品牌培育有了新突破,“盱眙龙虾”、“新象面粉

4、”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淮安大米”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㈡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16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完成镇村布局规划和30个特色镇总体规划、100个特色村详细规划修编。新建农村公路1208公里,农村公路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9%,县乡河道、村庄河塘疏竣土方3837万方,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6万座,新增农村沼气池1.2万个。完成水利建设投资5.01亿元,建成灌区节水改造、圩区治理等一批重点工程;世行三期、国家农业开发、黄河故道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实施;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8%,其中水稻和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机耕

5、、机植保、机播、机收)比率分别达到67.8%、85%。㈢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农村教育得到优先发展,农村中小学基本达到合格学校标准,校园网覆盖率达75%,贫困家庭学生得到有效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7.1%,实际补偿比达26.9%;建成103个标准化乡镇卫生院、694个标准化村社区卫生服务站,7个县(区)进入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区)行列。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农村独生女父母奖扶政策受益近万人。5.6万户12.8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率达42%。新建一批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

6、完成88个乡镇健身中心、114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有线电视开通率达93%。㈣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一事一议”16筹资筹劳逐步规范。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加强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完善储备和吞吐调节机制,正确引导市场粮价走势。深化林业、农机、农村水利设施等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放活了自主经营权。深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妥善安置分流人员,对公益性服务职能,财政给予保障,对经营性服务,全面推向市场,政府给予适当扶持。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市累计发放水稻直补、良种、农资增支综合

7、补贴、能繁母猪、农机五项补贴资金2.6亿元。三麦、水稻承保面分别达72.5%、81%,能繁母猪承保面达100%。“信用一证通”发放面达59%,发放贷款22.18亿元。㈤农民和镇村收入稳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乡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市乡镇财政收入19.07亿元,比上年增加8.65亿元,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由上年的25年增加到51个,有5个乡镇突破亿元大关。2007年村平集体经济纯收入、集体资产性经营收入分别达到11.5万元和7.8万元,比上年增长17%和25%。百村万户帮扶工程成效显著,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5

8、6亿元,132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实现零的突破,低收入农户脱贫率累计达4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