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ID:18272790

大小:1.30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16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_第1页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_第2页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_第3页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_第4页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目前我省小麦正处在起身拔节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针对当前我省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农民朋友应积极开展小麦中后期管理,构建合理群体,预防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夺取小麦丰产丰收。具体应做好以下措施:旱地麦田1、旱地麦田立足抗旱,做好锄划保墒,促进个体发育。因去冬及今春的低温和阶段性的干旱,我省旱地小麦个体发育普遍偏小,生育期较常年稍推迟。虽然2月下旬和3月中旬的降雨补充了表墒,但近期气温回升较快、多风,土壤失墒严重。因此,旱地麦田管理重点是中耕锄划,松土保墒,促苗早发,同时消灭杂草,抑制春蘖生长,确保麦苗稳健生长。对于晚播弱苗田,还应抓住

2、有效降雨过程,每亩撒施或沟施尿素5-7.5公斤或10公斤的黑金珠营养肥。所有麦田都应在进行红蜘蛛和麦蚜防治时混喷叶面肥和抗旱保水剂,以减少叶面蒸腾,提高小麦自身抗旱能力,提高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2、地膜小麦做好中期护膜保墒,后期应揭膜防止早衰。地膜破损会大大降低保墒增温效果,对出现破损或揭膜的地膜小麦田应进行膜际两侧培土作业护膜,并用土封堵膜上较大的破洞,以减少土壤蒸发,并进行膜侧中耕保墒除草。小麦生育后期土壤水分主要通过叶面蒸腾散失,地面蒸发量较小,为降低地温,延长灌浆时间,预防早衰,地膜小麦应在小麦灌浆中期进行揭膜。水地麦田目前,冬、春浇过的

3、麦田土壤墒情均可满足小麦起身期对水分的需求。因此中后期管理上应根据苗情、分类指导、巧用肥水、科学管理,构建合理成穗群体,促进成大穗。1、晚播麦田肥水管理措施。针对目前亩总茎数60万左右的晚播麦田,管理措施上仍以促为主,尽早浇水,并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或20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促进个体发育,延缓小蘖分化,增加中小蘖成穗,提高亩穗数,促进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浇水后及时中耕提温保墒,多管齐下增加群体,争取高产。2、壮苗田肥水管理措施。亩总茎数80万左右的壮苗麦田,应适当将浇水时期推迟到拔节中期,并亩追施尿素5-7.5公斤或10-15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

4、,促进穗大粒多,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提高粒重。亩总茎数90-100万的壮苗麦田,目前土壤墒情较好,应将浇水时间推迟到拔节末期,并亩追施尿素5~7.5公斤或10-15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以促进大小蘖两极分化,防止出现倒伏或贪青晚熟;针对土壤墒情较差或出现脱肥症状的麦田,应在拔节前期浇水,并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或10-15公斤黑金珠全营养肥,以防根系早衰,粒重降低,影响产量。3、旺苗田肥水管理措施。亩总茎数在100万以上的旺长麦田,易发生春季冻害,应采取适当深中耕7-10厘米,切断部分根系,起到蹲苗和控制第一节间长度防倒,促进大小蘖两极分化的效果,以构建

5、合理群体,减少水肥消耗,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等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实现穗大粒多。这类麦田以控为主,一旦发生早衰或脱肥,应立即浇水追肥,减轻早衰。4、拔节期增量灌水,满足后期生长需要。拔节期应增量灌水,一般亩灌水应不少于60m3,不仅可满足中后期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而且可以预防晚霜冻害(低温冷害),提高成穗数和穗粒数。杂草防除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或防除不彻底的麦田,目前应抓住近期气温稳定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开展化学除草。小麦拔节后严禁采用化学除草,而应在拔节期到孕穗前人工拔除,以彻底清除杂草,减少争水、争肥、争光,降低来年杂草基数。已结籽杂

6、草,拔除后应彻底焚烧,严禁随意丢弃。化学除草应根据麦田杂草种类选择合理药剂,以播娘蒿、荠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亩可用75%巨星干悬浮剂1克、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麦帮锄、麦草克)10克或72%2,4-D丁酯乳油4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恶性杂草节节麦亩可用3%世玛油悬浮剂20-35毫升或3.6%阔世玛水分散剂15-20克、野燕麦亩可用6.9%骠马乳剂60-7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化学除草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以免发生药害。遇到气温过高或寒潮来临应停止防除。病虫防治今年我省南部麦区小麦蚜虫和红蜘蛛虫口密度明显高于去年。尤

7、其是旱地麦田红蜘蛛中等发生,部分地方偏重发生,许多田块已达到防治指标,随着气温回升,即将达到危害高峰,应加强监测,科学彻底防治。麦蚜较常年偏早发生,因此应加强田间病虫害监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降低病虫害损失。小麦红蜘蛛:随着气温升高,应密切关注中、南部旱塬、向阳坡地及扩浇地红蜘蛛发生,当麦垄单行(33厘米)有虫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大部分叶片密布白斑时,即达到防治指标,应在中午前或下午3点后无风天气进行防治。发生初期用20%哒螨灵乳油20-40mL/亩、40%三唑磷乳油21.3-40mL/亩、1.8%阿维菌素乳油10-20mL/亩,兑水40-5

8、0kg均匀喷雾。严重发生时,用20%三氯杀螨醇乳油20-30mL/亩、40%氧化乐果乳油1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