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医学

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医学

ID:18276257

大小:13.71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8-09-16

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医学_第1页
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医学_第2页
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医学_第3页
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医学_第4页
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医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医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肠息肉的微创治疗大肠解剖1.大体解剖⑴大肠由盲肠、结肠及直肠组成。盲肠附有阑尾;⑵结肠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它在腹腔内的位置与走行是沿腹腔四周从右下腹至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盆腔中央部,其下连结直肠和肛门,形状似问号(?)。⑶大肠全长约1.5m。管径5-8cm,盲肠最粗,结肠从升结肠逐渐变细,至直肠-乙状结肠移行部最细,而直肠壶腹部又变为粗大。各肠段的长度与管径可因肠内容物、充气量多少、肠管收缩与松弛而变异。正常大肠粘膜正常大肠粘膜呈橘红色,光滑湿润,有明显光泽。因粘膜层较薄,粘膜下层的血管能清楚

2、地显示,称血管纹理。其特征为鲜红色树枝状分枝,主干较粗分枝逐渐变纤细,终末细如丝状与另一支血管终末分枝相吻合,相互交错形成网状,且边缘光滑,粗细匀称。不同肠段内镜下特征(1)直肠全长12-15cm,两端细,中间膨大形成直肠壶腹。可见三条半月形的隆起皱襞,呈新月形,围绕壶腹约1/2周径。(2)乙状结肠及乙降移行部肠腔管径最细。因环行肌较不发达,致半月襞隆起较低,如充气过多可能看不清,结肠袋相对较浅。(3)降结肠及脾曲降结肠肠腔形态较恒定,呈等边三角形。三角形的顶角在视野上方,肠管周径略较乙状结肠粗,较横结肠、升结肠细

3、。至结肠脾曲,右侧粘膜呈青蓝色,为脾脏压迹。(4)横结肠及肝曲横结肠较长,常有不同程度下垂,半月襞呈等边三角形,三角形顶角向下,当镜头抵达肝曲时,常不见肠腔,贴近肝脏、胆囊部分呈青蓝色。(5)升结肠肠管短直,周径较粗,可见顶角向上的等边三角形的半月襞,向腔内明显突人,使肠腔呈三角形,结肠袋深陷,即使大量注人气体,半月襞仍很明显。(6)盲肠为短而粗的圆形盲袋。可见不规则走向稍微隆起的粘膜皱褶,多呈“V”、“Y”形排列。于盲袋顶部稍左或左下方可见阑尾口,多位于V,Y形皱褶的夹角附近。与阑尾口同一平面相距2-4cm的盲肠

4、、升结肠移行部可见隆起的回盲瓣。基本概念大肠息肉(Colorectalpolyp)广义:任何突出于大肠管腔内的隆起性病变。狭义:来源于粘膜上皮的局限性隆起。组织学类型很多;外形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大小不等,从半透明的、难以辨认的小突起直至直径3-5cm甚至10-20cm不等;可单发亦可多发。单从息肉外观难以准确判定组织学类型,通常需要内镜活检明确诊断。临床表现:息肉多无症状,往往是在内镜或X线检查偶尔被发现。较大的息肉可引起消化系统症状,如腹部不适、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但多因症状轻微和不典型而被人忽视。直肠的

5、长蒂息肉在排便时可见肿物自肛门脱出。部分息肉可引起大便带血、粘液血便。体检常无阳性发现。息肉综合征者常有胃肠外疾病的相应表现,如口唇粘膜、口周皮肤、手脚掌面有黑褐色色素斑者,提示有Peutz-Jeghers综合征的可能。诊断方法X线检查:钡餐及灌肠检查可见息肉呈单个或多个类圆形的充盈缺损,带蒂者可活动。绒毛状腺瘤呈一大簇葡萄状或不规则类圆形充盈缺损,排钡后呈条纹状、网格状外观具有诊断意义。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示结肠表现不规则,可见一带蒂结节影,表面附着钡剂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示结肠表面不规则,出现分叶状软组织肿块,粘膜中断

6、破坏二、息肉的形态学分类按山田分类法,息肉分为4型,即:Ⅰ型:丘状隆起Ⅱ型:半球状隆起Ⅲ型:亚蒂状隆起Ⅳ型:有蒂状隆起检查方法内镜检查:息肉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表现为粘膜隆起性肿物或表面结节颗粒状隆起,根据蒂部情况可分为有蒂、无蒂、亚蒂息肉。腺瘤表现为有蒂、无蒂或亚蒂内镜下有一些形态特征:如腺瘤外观呈淡红色,增生性息肉呈灰白色露滴状;绒毛状腺瘤体积较大,常呈绒球状、花坛状或菜花状,表面有细长绒毛或结节状突起,颜色苍白或发黄,质软而脆易出血,表面常伴糜烂或附有大量粘液;幼年性息肉多有细长蒂,表面常伴有糜烂和浅溃疡,

7、明显充血呈暗红色,易出血;炎症性息肉形态不规则,多似豆芽状、蠕虫样或索条状,有些呈粘膜桥状。内镜色素染色法即在内镜下喷洒色素溶液于粘膜,常用的色素有0.1%~1.0%的靛胭脂溶液和0.5%~1.0%的美蓝溶液。前者粘膜上皮不能吸收,色素贮留在凹陷部,使病灶凹凸明显,显示隆起、平坦、凹陷的微小病灶边界;后者为粘膜上皮吸收而着色,而腺管开口不染色,这样可清楚显示腺管开口的形态,根据其开口形态变化帮助判断病变性质。一、腺瘤性息肉(Adenoma)组织学分型:根据腺瘤中绒毛成分所占比例不同分为腺管状、绒毛状和混合性以细胞不

8、典型增生为特征,是癌前病变。<25%,管状腺瘤25%-75%,混合性腺瘤>75%,绒毛状腺瘤。大肠有蒂腺瘤大肠无蒂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癌变绒毛状腺瘤癌变腺瘤不典型增生的三级分类法(Morson等)分级组织学特征轻度(Ⅰ级)以细胞学的异型性为主,腺管内杯状细胞减少,核呈笔杆状,紧挤,复层排列,但高度不超过细胞的1/2,腺管稍延长。中度(Ⅱ级)表现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