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虚词研究(方法)

汉语虚词研究(方法)

ID:18321168

大小:68.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6

汉语虚词研究(方法)_第1页
汉语虚词研究(方法)_第2页
汉语虚词研究(方法)_第3页
汉语虚词研究(方法)_第4页
汉语虚词研究(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语虚词研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语虚词研究·方法篇》阅读论文一、比较研究《论语》的第一人称代词“吾”与“我”的区别,[日]山崎直树,古汉语研究1993/1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我”“朕”的分别,洪波,语言研究1996/1先秦疑问代词“谁”与“孰”的比较,王海棻,中国语文1982/1释否定词“弗”“不”,丁声树,《庆祝蔡元培先生六十五岁论文集》(1933-1935)论毋与勿,吕叔湘,华西协和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集刊一卷四期(1941);又载《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左传》否定副词“不”“弗”特点的比较,何乐士,《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

2、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4《世说新语》中副词“都”和“了”用法的比较,李行健,《语言学论丛》第二辑,新知识出版社1958《左传》的副词“偕”与“俱”,何乐士,《左传范围副词》,岳麓书社1994《左传》的副词“同”及其与“共”“皆”的比较,《左传范围副词》,岳麓书社1994《左传》的副词“并”及其与“皆”“兼”的比较,《左传范围副词》,岳麓书社1994古汉语连接副词“遂”和“乃”的差别,马景仑,电大语文1983/8古汉语情态副词“尚”、“犹”词义异同辨,马景仑,银川师专学报1987/1古汉语时间副词“既”“已”词义异同辨,马景仑,银川师专

3、学报1987/3《水浒》、《金瓶梅》、《红楼梦》副词“便”、“就”的考察,李思明,语言研究1990/2《水浒全传》中的虚词“便”与“就”,李思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1/1古汉语情态副词“信、诚、实、果”的词义差别,马景仑,镇江师专学报1991/1古汉语时间副词“忽、卒、遽、亟、骤”的词义差别,马景仑,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3古汉语情态副词“独、专、特、直”的词义差别,马景仑,《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并列连词“与、及”用法辨析,周生亚,中国语文1989/2《并列连词“与、及”用法辨析》质疑,蒋宗许,中国语文19

4、90/2“再”与“还”重复义的比较研究,蒋琪、金立鑫,中国语文1997/3“还”和“更”,陆俭明,《语言学论丛》第六辑,1980;又载《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版),语文出版社2003“更加”和“越发”,陆俭明,语文研究1981/1;又《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版),语文出版社2003“稍微”和“多少”,马真,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3普通话里的程度副词“很、挺、怪、老”,马真,汉语学习1991/2表示重复的副词“又”、“再”、“还”,马真,《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商务印书馆2000;又《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修订版),语文出版社2003

5、“已经”和“曾经”的语法意义,马真,语言科学2003/1副词“再”、“又”的语用意义分析,蒲喜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3关于“还”和“再”的区别,杨淑璋,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3表示限定的“只”和“就”,《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现代汉语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白梅丽,中国语文1987/5“而且”和“再说”,白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6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

6、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9“有点”和“有些”,白兆麟,徽州师专学报1982/1限定副词“只”、“仅”的句法分布及语义制约辨析,陈伟琳,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4限定副词“只”、“就”语义指向辨析,陈伟琳,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4总括副词“都”的语义指向以及与“全”的比较,陈子骄,蒲峪学刊1995/3试论转折关系的假设

7、复句——兼谈“尽管”和“即使”、“不管”的区别,冯志纯,自贡师专学报1988/2“只要”与“如果”用法的异同,郭春贵,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4时间副词“已经”和“都”的异同,郭春贵,世界汉语教学1997/2论副词“正”和“在”的语义特征,郭风岚,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2时间副词“正”、“正在”和“在”的分布情况,郭志良,世界汉语教学,1991/3、1992/2比较句中的“更”和“还”,黄祥年,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1关于动态助词“过1”和“过2”,孔令达,中国语文1986/4“不”和“没(有)”的比较,李迎,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1/

8、4谈谈“了1”和“了2”的区别方法,卢英顺,中国语文1991/4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史金生,逻辑与语言学习1993/3试论“只要”、“只有”和“无论”所表示的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