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容水箱液位控制 结题报告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 结题报告

ID:18332420

大小:1.21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17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 结题报告_第1页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 结题报告_第2页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 结题报告_第3页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 结题报告_第4页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 结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 结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双容水箱系统——结题报告学校:北京工业大学学院:电控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组号:第五组组员:实验日期:指导教师: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2二、被控对象的模型及分析2三、系统控制方案论证5四、控制结构与控制器设计步骤6五、实验过程论述8六、实验结果及分析10七、总结10八、附录11一、课程设计任务1、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控制器设计方法。(2)掌握基于MATLAB的系统仿真方法(3)掌握基于实验方法确定系统模型参数的方法(4)掌握基于物理对象的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5)培养编制技术总结报告的能力。2、被控对象:双容水箱系统3、性能指标要求衰减率4:

2、1~10:1,超调量Mp<10%,调节时间Ts<45s,稳态误差二、被控对象的模型及分析1双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图2-3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结构图设流量Q1为双容水箱的输入量,下水箱的液位高度H2为输出量,根据物料动态平衡关系,并考虑到液体传输过程中的时延,其传递函数为式中K=R4,T1=R2C1,T2=R4C2,R2、R4分别为阀V3和V4的液阻,C1和C2分别为左水箱和右水箱的容量系数。式中的K、T1和T2可由实验求得的阶跃响应曲线求出。具体的做法是在下图所示的阶跃响应曲线上取:1)、h2(t)稳态值的渐近线h2(∞);图2-4阶跃响应曲线2)、h2

3、(t)

4、t=t1=0.4h2(∞)时曲线上的点A和对应的时间t1;3)、h2(t)

5、t=t2=0.8h2(∞)时曲线上的点B和对应的时间t2。然后,利用下面的近似公式计算式1-6中的参数K、T1和T2。其中:对于式(1-6)所示的二阶过程,0.32

6、水箱系统的等效传函是个二阶惯性环节,从图上可以看出水箱系统的滞后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于传输延时造成的纯滞后,另一部分是有水箱自身的容量滞后。由于系统是二阶惯性环节,所以开环曲线呈“s”型。三、系统控制方案论证1、选用的控制方法:PID控制方法2、控制方法简介PID控制器各控制规律的作用如下:(1)比例控制(P):比例控制是一种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成比例关系,能较快克服扰动,使系统稳定下来。但当仅有比例控制时系统输出存在稳态误差(2)积分控制(I):在积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对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果在进入稳态后存在稳态误

7、差,则称此控制系统是有差系统。为了消除稳态误差,在控制器中必须引入“积分项”积分项对误差的累积取决于时间的积分,随着时间的增加,积分项会越大。这样,即便误差很小,积分项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大,它推动控制器的输出增大使稳态误差进一步减小,直到等于零。但是过大的积分速度会降低系统的稳定程度,出现发散的振荡过程。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可以使系统在进入稳态后无稳态误差。(3)微分控制(D):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环节或有滞后环节,具有抑制误差的作

8、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初步采取的方案:副回路:比例控制PID主回路:比例积分控制PID四、控制结构与控制器设计步骤1、控制结构:串级控制系统2、控制器的设计:逐步逼近法逐步逼近法是先副后主,逐步逼近。具体步骤为:先断开主回路,整定副控制器。后闭合主回路,整定主控制器。重新调整副控制器参数。若未达到控制要求,再调整主控制器参数。以上3、4步骤循环进行,直到满足控制指标为止。对于不同的控制系统和不同的品质指标要求,逐步逼近法逼近的循环次数是不同的,所以往往费时较多。仿真及PID参数调节:

9、副回路整定参数:P:35I:1.2D:15技术指标:Mp=5%Ts:45sEss=0主回路整定参数:P:30I:0.18D:40技术指标:Mp=9%Ts:25sEss=0五、实验过程论述在课设的开始阶段,我们先熟悉了一下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及软件,并对实验过程和目的进行了一番学习及了解。 接下来我们便进入到了对单/双容水箱的特性测试,也就是对变送器的调试,由于主副回路变送器的滑变总是自动跳数,所以导致我们组花了很长的时间去确定零点电压及线性关系。最后主副回路零点电压基本分别稳定在了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