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思考题

现代生物技术思考题

ID:18337867

大小:1.02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9-16

现代生物技术思考题_第1页
现代生物技术思考题_第2页
现代生物技术思考题_第3页
现代生物技术思考题_第4页
现代生物技术思考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生物技术思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因工程:又称基因克隆、DNA重组、DNA克隆、分子克隆1.概念: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重组体),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子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拷贝,或其表达产物。2.基因操作的四大要素1、DNA重组技术:把不同来源的DNA片段切割、连接的方法;2、载体克隆或表达技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适宜的载体,便于外源DNA片段的整合;3、转化技术:把重组DNA导入细菌、酵母、植物或哺乳动物细胞的方法;4、选择技术:从细胞大群体中筛选出已经获得重组DNA片段

2、的细胞的程序;3.主要内容:分(离目的基因)、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接(连目的基因和载体)、转(化宿主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和表(达目的基因)4.常用的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DNA连接酶生成3′-5′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Ⅰ探针标记、补平3′末端反转录酶cDNA合成多聚核苷酸激酶5′磷酸化、探针标记末端转移酶3′末端多聚尾碱性磷酸酶切除末端磷酸基基因工程工具酶――限制酶、连接酶一、限制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s㈠生物体的限制-修饰系统DNARestriction-ModificationSystem限制修饰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细

3、菌(可能还有其他原核生物),可保护个体免于外来DNA(如噬菌体)侵入的系统。一把特殊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阿尔伯(Arber)、史密斯(Smith)和内森斯(Nathans),获1978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1953年,Arber研究噬菌体与细菌(A、B)的关系。1954年,发现100-200个子代噬菌体中,只有1个可感染B,即其他的噬菌体在B中受到限制,唯有这一个受到修饰(甲基化)后感染成功。细菌B:在缺甲硫氨酸的培养基中,细菌死亡。原因:细菌无法对自己的DNA进行修饰。假设:限制性内切酶与修饰酶。作用机理:有些细菌体内含有限制酶,可将双股DNA切断,再将切

4、下的片段降解,因此能将入侵的外来DNA摧毁;有些病毒则演化出对抗此系统的机制,它们的DNA经过了甲基化或糖基化的修饰,可阻碍限制酶的作用;另外还有一些病毒,如T3及T7噬菌体,则合成出一些可抑制限制酶的蛋白质;而为了进一步对抗病毒,有些细菌演化出专门辨识并切割已修饰DNA的限制系统。限制酶:降解外源DNA,以保持遗传的稳定性;修饰酶:识别自身DNA并将其甲基化,避免被自身限制酶降解;外源DNA偶而幸免被降解,使生物体产生小的变异。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一般是以微生物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和种名的前两个字母组成,第四个字母表示菌株(品系)。例如,从Bacillusamy

5、loliquefaciensH中提取的限制性内切酶称为BamH,在同一品系细菌中得到的识别不同碱基顺序的几种不同特异性的酶,可以编成不同的号,如HindII、HindIII,HpaI、HpaII,MboI、MboI等。根据限制酶切割的特点,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切割部位无特异性的;另一类是可特异性地识别核苷酸序列,即只能在一定的DNA序列上进行切割。这种能被特异性识别的切割部位都具有回文序列,也就是在切割部位,一条链正向读的碱基顺序与另一条链反向读的顺序完全一致。14限制酶识别序列的结构:限制酶识别的序列大多数为回文对称结构,切割位点在DNA两条链相对称的位置

6、。  EcoRⅠ  G↓AATTC            HindⅢ  A↓AGCTT              CTTAA↑G                  TTCGA↑A    有一些限制酶识别的序列呈间断对称,对称序列之间含有若干个任意碱基。如AlwNⅠ和DdeⅠ,它们的识别序列如下。    AlwNⅠ  CAGNNNC↓TG          DdeⅠ  C↓TNAG              GT↑CNNNGAC                GANT↑C限制酶产生的末端1.限制酶产生匹配粘端(matchedends):识别位点为回文对称结构的序列经

7、限制酶切割后,产生的末端为匹配粘端,亦即粘性末端,这样形成的两个末端是相同的,也是互补的。v NNG↓AATTCNN    EcoRⅠ  NNG  AATTCNN  NNCTTAA↑GNN    NNCTTAA      GNN2.限制酶产生平末端(Bluntend)  在回文对称轴上同时切割DNA的两条链,则产生平末端,如HaeⅢ(GG↓CC)和EcoRV(GAT↓ATC)。产生平末端的DNA可任意连接,但连接效率较粘性末端低。3.限制酶产生非对称突出端许多限制酶切割DNA产生非对称突出端。当识别序列为非对称序列时,切割的DNA产物的末端是不同的,如BbvCⅠ,

8、它的识别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