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箱型梁桥式起重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箱型梁桥式起重机设计

ID:18360041

大小:2.35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9-16

毕业设计(论文):箱型梁桥式起重机设计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箱型梁桥式起重机设计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箱型梁桥式起重机设计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箱型梁桥式起重机设计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箱型梁桥式起重机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箱型梁桥式起重机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焦作大学机电系毕业设计第一章绪论1绪论1.1起重机的介绍箱形双梁桥式起重机是由一个有两根箱形主梁和两根横向端梁构成的双梁桥架,在桥架上运行起重小车,可起吊和水平搬运各类物体,它适用于机械加工和装配车间料场等场合。1.2起重机设计的总体方案本次起重机设计的主要参数如下:起重量10t,跨度16.5m,起升高度为10m起升速度8m/min小车运行速度v=40m/min大车运行速度V=90m/min大车运行传动方式为分别传动;桥架主梁型式,箱形梁.小车估计重量4t,起重机的重量16.8t.工作类型为中级。根据上述参数确定的总体方案如下:

2、主梁的设计:主梁跨度16.5m,是由上、下盖板和两块垂直的腹板组成封闭箱形截面实体板梁连接,主梁横截面腹板的厚度为6mm,翼缘板的厚度为10mm,主梁上的走台的宽度取决于端梁的长度和大车运行机构的平面尺寸,主梁跨度中部高度取H=L/17,主梁和端梁采用搭接形式,主梁和端梁连接处的高度取H0=0.4-0.6H,腹板的稳定性由横向加劲板和,纵向加劲条或者角钢来维持,纵向加劲条的焊接采用连续点焊,主梁翼缘板和腹板的焊接采用贴角焊缝,主梁通常会产生下挠变形,但加工和装配时采用预制上拱。32焦作大学机电系毕业设计第二章大车运行机构的设计2

3、.大车运行机构的设计2.1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大车运行机构的设计通常和桥架的设计一起考虑,两者的设计工作要交叉进行,一般的设计步骤:1.确定桥架结构的形式和大车运行机构的传方式2.布置桥架的结构尺寸3.安排大车运行机构的具体位置和尺寸4.综合考虑二者的关系和完成部分的设计对大车运行机构设计的基本要求是:1.机构要紧凑,重量要轻2.和桥架配合要合适,这样桥架设计容易,机构好布置3.尽量减轻主梁的扭转载荷,不影响桥架刚度4.维修检修方便,机构布置合理2.1.1机构传动方案大车机构传动方案,基本分为两类:分别传动和集中传动,桥式起重机

4、常用的跨度(10.5-32M)范围均可用分别传动的方案本设计采用分别传动的方案。2.1.2大车运行机构具体布置的主要问题:1.联轴器的选择2.轴承位置的安排3.轴长度的确定这三着是互相联系的。在具体布置大车运行机构的零部件时应该注意以几点:1.因为大车运行机构要安装在起重机桥架上,桥架的运行速度很高,而且受载之后向下挠曲,机构零部件在桥架上的安装可能不十分准确,所以如果单从保持机构的运动性能和补偿安装的不准确性着眼,凡是靠近电动机、减速器和车轮的轴,最好都用浮动轴。2.32焦作大学机电系毕业设计第二章大车运行机构的设计为了减少主

5、梁的扭转载荷,应该使机构零件尽量靠近主梁而远离走台栏杆;尽量靠近端梁,使端梁能直接支撑一部分零部件的重量。3.对于分别传动的大车运行机构应该参考现有的资料,在浮动轴有足够的长度的条件下,使安装运行机构的平台减小,占用桥架的一个节间到两个节间的长度,总之考虑到桥架的设计和制造方便。4.制动器要安装在靠近电动机,使浮动轴可以在运行机构制动时发挥吸收冲击动能的作用。2.2大车运行机构的计算已知数据:起重机的起重量Q=100KN,桥架跨度L=16.5m,大车运行速度Vdc=90m/min,工作类型为中级,机构运行持续率为JC%=25,起

6、重机的估计重量G=168KN,小车的重量为Gxc=40KN,桥架采用箱形结构。计算过程如下:2.2.1确定机构的传动方案本起重机采用分别传动的方案如图(2-1)大车运行机构图(2-1)1—电动机2—制动器3—高速浮动轴4—联轴器5—减速器6—联轴器7低速浮动轴8—联轴器9—车轮2.2.2选择车轮与轨道,并验算其强度按照如图所示的重量分布,计算大车的最大轮压和最小轮压:满载时的最大轮压:Pmax==32焦作大学机电系毕业设计第二章大车运行机构的设计=95.6KN空载时最大轮压:P‘max===50.2KN空载时最小轮压:P‘min

7、===33.8KN式中的e为主钩中心线离端梁的中心线的最小距离e=1.5m载荷率:Q/G=100/168=0.595由[1]表19-6选择车轮:当运行速度为Vdc=60-90m/min,Q/G=0.595时工作类型为中级时,车轮直径Dc=500mm,轨道为P38的许用轮压为150KN,故可用。1).疲劳强度的计算疲劳强度计算时的等效载荷:Qd=Φ2·Q=0.6*100000=60000N式中Φ2—等效系数,有[1]表4-8查得Φ2=0.6车论的计算轮压:Pj=KCI·r·Pd=1.05×0.89×77450=72380N式中:P

8、d—车轮的等效轮压Pd===77450Nr—载荷变化系数,查[1]表19-2,当Qd/G=0.357时,r=0.89Kc1—冲击系数,查[1]表19-1。第一种载荷当运行速度为V=1.5m32焦作大学机电系毕业设计第二章大车运行机构的设计/s时,Kc1=1.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