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4 word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4 word版含解析

ID:18360801

大小:10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14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4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4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4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4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4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练习题 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4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础夯实1.下列句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不粘者,禾曰秔(háng)B.泥滓成枵而去(xiāo)C.待夏潦已过(lǎo)D.六日刈初禾(yì)解析A项,“秔”应读“jīng”。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语百千,不可殚述     方语:方言。B.收实甚少,滋益全无滋益:滋养。C.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火墨:木炭。D.西洋诸国别有奇药别:别的。解析D项,别,另外。答案D3.与“乘其出火之时”中的“之”用法一样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惑之不解解析A项,代词;B项,结构助词,“的”;C项,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凡治铁成器B.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C.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D.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解析A项,古义,成为器物;今义,比喻成为有用的人。B项,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C项,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非无稽之说也B.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C.地无霜雪故也D.其炎更烈于煤解析A项,说,动词活用作名词,说法;B项,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为;D项,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3、火焰。答案C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5495003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凡稻种最多。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

4、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日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

5、。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 俟:等待。B.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潦:雨水大。C.六日刈初禾,耕治老稿田刈:收割。D.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异:不同的。解析D项,异,奇特的。答案D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②万器以钳为祖B.①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②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C.①秧过期

6、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②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D.①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②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解析A项,均为动词,①制造,②作为。B项,①介词,用;②目的连词,“来”。C项,连词,即使、即便。D项,①副词,才;②名词,方向。答案C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先从稻的种类谈起,以“凡稻种最多”一句总括其事。接着,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的形状、稻米的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B.在第二段文字中,作者记述的一些水稻栽培技术,这些虽然是来自生产实践的科学数据,但现在看来已无多大价值。C.第三段谈水稻的收获及成熟期。收获和成熟,都因南北气候及

7、稻种的特性而有所不同,也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有关系。D.第四段谈南方两季稻的栽种,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作者在对比中说明晚稻比早稻具有抗旱的优势,还特意介绍了一种“高山可插”的旱稻,称为奇迹。解析“但现在看来已无多大价值”错。这些技术对水稻种植仍具有指导作用。答案B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2)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参考答案(1)一亩秧田所育出的秧,总共可供移栽二十五亩。(2)晚稻秧在清明时已和早稻秧同时播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