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难”现象与诉权保护制度》

《“立案难”现象与诉权保护制度》

ID:18372060

大小:93.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17

《“立案难”现象与诉权保护制度》_第1页
《“立案难”现象与诉权保护制度》_第2页
《“立案难”现象与诉权保护制度》_第3页
《“立案难”现象与诉权保护制度》_第4页
《“立案难”现象与诉权保护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立案难”现象与诉权保护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薛军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学生签名:胡劲松日期:2012年10月10日内容摘要及关键词面对我国正在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当中,由于理论界对诉权概念认识不统一,实务中更有忽视诉权重要作用的倾向,导致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实施过程中有案不立的现象大量发生,“立案难”呼声愈演愈烈,可以说已

2、经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阻碍。笔者的观点是:诉权是当事人寻求公力救济的开始,是公立救济的发生根据,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所要达到的目,是法律能够得以普遍实施的基础。因此应当将诉权理解为基本人权,应当将诉权明确于宪法保护,应当将诉权做扩大解释,保护所有公力救济的告诉权。关键词:立案难诉权公力救济法律秩序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立案难”现象与诉权保护制度》目录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Ⅰ摘要及关键词…………………………………………………………Ⅱ序言………………………………………………………………………1一.我国目前民事诉讼立案工作概况——“立案难”………………2.(一)民

3、事诉讼“立案难”现象给社会带来的困惑…………………2.(二)仅从最高法院公布的信访统计数据来看看有多少人由于“立案难”而被拒之于法律的神圣之门………………………………………2.(三)普遍性问题——“立案难”……………………………………2.二.“立案难”现象对建设法治国家的影响…………………………3.(一)“立案难”对法律意识形成的影响…………………………3.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个首要建设对象就是对现代化法律意识的构建………………………………………………3.2.法制宣传教育离不开法律实践,更不能脱离法律实践……………4.(二)“立案难”的实质是对诉权的侵犯……………………

4、………5.1.“立案难”现象是违法行为所致…………………………………5.2.“立案难”现象是司法机关缺失现代化法治思想,受外源型法的现代化负面思想影响所致……………………………………………5.(三)“立案难”现象背离了法律正义…………………………7—8.三.解决“立案难”强化诉权保护……………………………………9.(一)思想上的认识…………………………………………………9.1.强化诉权观点………………………………………………………9.(1)诉权概念…………………………………………………………9.(2)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阶段诉权观点的特殊重要性……………………………

5、…………………………10.2.结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诉权观念………………………11—12.(二)制度设计上应将诉权提升到宪法高度………………………13.(三)强化法律监督…………………………………………………13.1.加强上诉审和再审监督的实效性和程序保障……………………13.2.加强检察监督的实效性和程序保障………………………………14.3.加强人大监督的实效性和程序保障………………………………15.四.作者观点…………………………………………………………15.(一)扩大诉权概念的范围……………………………………15—16.(二)应强化的不仅仅是民事诉讼中的诉权;应使所有公立救济告诉权得

6、到有效保障…………………………………………………16—17.参考文献…………………………………………………………18—19.序言立案是对公立救济程序的启动,在民事诉讼中就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是法律实施的开始,法律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定纷止争,进而才能完成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如果立案门槛过高无畏于是在牺牲法律本身的价值和作用,甚至是在牺牲法律存在本身。尤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当中,民众对法律的认知尚需一个长期的过程,然民众在其对法律的认知过程中(包括民众对法律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以及公力对私权的救济程度。)都将在法律实施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受感知,此时立案门槛过高以至于法院为了

7、保证自身的某些“政绩”拒绝司法,牺牲的将是中国整体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动力来源是外源型的法律现代化过程,与西方法律发达国家内发型的法律现代化过程的动力来源有明显区别,所以我国的立案理论及实践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及法治建设实际,不能完全照搬外国立法例。为此本论文结合我国法律实施过程中“立案难”现象的弊端以及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影响,通过国内外诉权理论的新发展阐述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