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技术

麻醉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技术

ID:18382349

大小:1.11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9-17

麻醉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技术_第1页
麻醉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技术_第2页
麻醉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技术_第3页
麻醉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技术_第4页
麻醉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麻醉静脉麻醉和靶控输注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静脉麻醉和 靶控输注技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静脉麻醉的发展及特点静脉麻醉最早可以追溯到1656年,首次用注射器进行静脉麻醉是在1853年,静脉麻醉真正盛行于近20年。局限性:单独一种静脉麻醉药不能满足手术麻醉的需要可控性不如吸入麻醉药物代谢受肝肾功能影响依体重计算给药不科学个体差异的问题无法连续监测血药浓度静脉麻醉的发展及特点速效、超短效新型麻醉药的产生对药代学和药效学的重新认识新的静脉给药方式和技术的诞生突破1突破2突破3静脉麻醉给药方式靶控输注血药浓度波动大麻醉忽深忽浅只能完成短小手术持续输注单次注入经过4~5个半衰期后

2、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不能调节血药浓度根据病人的反应和手术刺激强度调节血浆浓度或效应室浓度理想要求:起效快、维持平稳、恢复迅速目标:达到预期和满意的药物作用和时间过程TCI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infusion是以药代-药效动力学理论为依据,利用计算机对药物在体内过程、效应过程进行模拟,并寻找到最合理的用药方案,继而控制药物注射泵给药速度,实现血药浓度或效应部位浓度稳定于预期值,从而控制麻醉深度,并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整给药系统。TCI使静脉麻醉的控制变得简便易行TCI分类血浆靶控输注1效应室靶控输注2开放环

3、路open-loop3闭合环路closed-loop4药代学模型的误差个体变异性的影响生理状态的变化可能改变药代学参数血药浓度测定的误差:①取样:动脉、静脉②测定方法输注泵的精确度药效学的相互作用TCI的局限性:TCI系统评价评价指标Divergence:偏离性,表示随时间变化的执行误差。MDAPE:执行误差绝对值的中位数,表示误差的大小,即精确度。MDPE:执行误差的中位数,表示误差的方向。Wobble:摆动,表示执行误差的个体间差异。PE(%)=C实测-C靶控C靶控×100%药代动力学概念一级动力学:定比转运,时量曲线

4、呈直线,又称线性动力学,Ct=C0·e-kt。半衰期(t1/2):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t1/2=0.693/k(消除速率常数)表观分布容积(Vd):理论上药物应占有的体液容积。Vd=A(mg)/C(mg/L)稳态血药浓度(Css):以恒速恒量给药经4-6个半衰期,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称为稳态。Css=R·t1/2/0.693·Vd药代动力学概念一室模型:分布、消除速率相同,时量曲线呈直线。Loadingdose=Cther﹒VdMaintenanceinfusionrate=Cther﹒Cl二室模型:分布

5、、消除速率不同,时量曲线呈曲线,分为中央室、周围室。二室模型的BET,即:bolus=Cther﹒Vc(中央室)Elimination=Cther﹒ClTransfer=Cther﹒V﹒[k12﹒e-k21﹒t]三室模型:分为中央室V1、周围室(V2、V3)效应室Ve。表1.Diprifusor的药代学参数(Marsh-模型)药效动力学生物相biophase(也称为效应室effectsite):药物发挥效应的部位。Keo:指药物从效应室的消除速率常数,keo大,药物在血浆和效应室间达平衡速度越快。意义:预测药物在效应部位的

6、作用、起效及恢复时间。T1/2keo:指恒速给药时,血浆和效应室浓度达平衡的时间(效应室药物浓度达到血浆浓度50%所需的时间)。意义:决定起效快慢。Cp50:达到最大效应50%时的血浆药物浓度。意义:同MAC。ED50:达到最大效应50%时的药物剂量。表2.负荷量后药物效应的达峰时间及t1/2ke0表3.药物不同效应的Cp50(ng/ml)表4.异丙酚的常用浓度范围表5.阿片类药的常用浓度范围(ng/ml)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学的相互作用:因血流动力学变化改变了分布、清除率;因酶诱导或抑制改变了蛋白结合率、代谢。阿芬太尼+异丙

7、酚:异丙酚浓度增加了20%(异丙酚的分布和清除率↓)阿芬太尼浓度↑(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咪唑安定(术前药)+异丙酚:异丙酚需要量↓,术后苏醒延迟66%N2O+异丙酚:抑制50%切皮体动,异丙酚需要量↓阿片+异丙酚:协同作用,有封顶效应。芬太尼、阿芬太尼减少诱导时的异丙酚量。TCI的临床应用麻醉诱导和维持药效学研究病人自控镇静和镇痛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方便地达到和维持药物在血浆或效应室的浓度恒定采用异丙酚、吗啡、瑞芬太尼等实现TCI的展望熟练掌握知识转换观念从根据经验性的临床用药转换到TCI的临

8、床应用靶控药物的浓度-效应关系药物起效时间、达峰时间、相互作用选用合适的软件实现效应浓度由于药动学、药效学、生理状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要达到100%的准确性仍不可能。ThankYou!www.themegallery.co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