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发展与形成

浅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发展与形成

ID:18419534

大小: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17

浅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发展与形成_第1页
浅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发展与形成_第2页
浅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发展与形成_第3页
浅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发展与形成_第4页
浅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发展与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明朝内阁制度的发展与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析明朝内阁制度发展的条件摘要: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裁撤中书省后,内阁制度便应运而生并且沿袭至清朝,在废除丞相制度后帮助君主处理国家政务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会重点分析内阁在明朝中前期发展的条件。关键词:明朝内阁制度票拟三杨发展条件明朝建立之初承袭元制,置中书省,设丞相。后因中书省与丞相权力过大,妨碍朱元璋专权,在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后废除丞相制度,裁撤中书省,提升六部地位,权分六部。并昭告天下“嗣君不许复立丞相,臣下敢以请者,置重典。”张廷玉主编《明史》中华书局1974版卷五太祖本纪从而永远地废除了沿袭千年的丞

2、相制度。丞相制度自秦始,沿袭千年,经久不衰,是连接群臣与皇帝,外廷与内廷的纽带,承担着处理天下庶务的重担其作用巨大。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日起,便也开始了丞相制度的替代制度的探索,内阁制度是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并最终在嘉靖年间形成。一洪武年间内阁制度萌芽的条件朱元璋废掉丞相后,以君主之身兼任丞相处理全国政务,以六部为首的国家机关直接对皇帝负责。据载“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九月二十一日的七天中,内外诸司奏事札达一千六百六十件,共三千三百九十一事”吴宗国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390页也就是

3、说平均每天需要处理四百八十多件事,一天即使按二十四个小时计算,每小时需处理二十件事情,这样繁重的政务无论是是谁都不可能挺下来,都需要大臣协助处理政务。在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久就开始试行四辅官制。《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载“九月置四辅官,以儒士王本等为之”后面的小字解释道“置四辅官告太庙,以王本、杜佑、龚斅为春官,杜斅、赵民望、吴源为夏官,兼太子宾客。秋、冬官缺,以本等摄之。一月内分司上中下三旬,位列公、侯、都督之次。”职务是协调政务,“覆核司法、人事等工作,与皇帝‘讲论治道’,个别还能参与皇帝提出的一些问题。”杜婉言、方

4、志选著《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第九卷明代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版第73页试行不久后即废除了,但它毕竟是废相后进行改制的一种尝试,对以后内阁的设置有直接的影响。在四辅官制度失败后,唐宋之时的翰林学士、殿阁之制进入了太祖的视野,第8页共8页洪武十五年太祖开始建置殿阁大学士。据《明史卷七十二职官一》载,洪武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秩皆五品”。这时大学士没有权力并未参预机务,《明会要卷二十九职官一》记载的当时的情形是“当是时,以翰林、春坊详看诸司奏启,兼司平驳。大学士特侍

5、左右,备顾问而已。”大学士只是一个顾问,内阁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机关。“以其授餐大内,常侍天子殿阁之下,避宰相之名,又名内阁。”张廷玉主编《明史》中华书局1974版卷七十二职官志一但已经出现了内阁这个称呼,官员调任为大学士的称入阁。在整个洪武年间,大学士都没有资格参与国家重要政务,内阁制度也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但它是继四辅官后的又一重大措施,在组织体制上,标志着内阁制度开始萌芽。二内阁制度雏形的形成短暂的建文朝后,明成祖登上皇位。内阁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在殿阁大学士得到重用并开始参预国家机务,内阁设置成为常例。内阁开始有了

6、雏形。朱棣借口靖难用武力登上皇位,建文年间的重臣多不依附,要处理庞大的国家政务,朱棣只得挑选有才干但是地位低下忠于自己的解缙等组成自己的施政班底协助处理国家政务,《明会要卷二十九职官一》记载“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值文渊阁,参预机务,谓之内阁。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并且提拔他们的职位为侍讲、侍读等以入值文渊阁。更重要的是还在东阁之内开了一个内阁,把各种机要事务、奏章文书全部集中到内阁拟办,大学士随时伴随左右并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开了殿阁大学士参预军国大政的先例。在成祖多次北征途中,杨荣等三位大学士随帝北征,参

7、预军机大政。而大学士杨士奇、黄淮则辅导太子监国处理国家政务。大学士考满不外调成为常例。永乐五年胡俨考满被调出,成祖却以胡俨侍奉了自己很久为由知照吏部不让胡俨外任。从此阁臣不外调形成习惯,阁臣成员相对稳定,内阁设置成为常例。终永乐一朝,内阁大学士始终只是地位不高的五品官,阁臣设置虽成为常例,但内阁并非行政机构,内阁大学士能够参与机要但是没有决策权力。《明会要.卷二十九职官志一》称“其时入内阁者,第8页共8页皆编修讲读之官,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不得相关白”内阁没有权力,与六部没有政务上的关联,权力还牢牢的被成祖

8、抓在手上。《明史卷一百九宰辅年表一》还说“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值,备顾问而已”大学士还只是顾问性质的官员,内阁制度在形式上并没有突破朱元璋时代的格局,但由内阁大学士组成的辅助处理军国大事的工作班底在实质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大学士利用自己的顾问身份,经常呆在皇帝身边,不可避免的会对皇帝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