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诚信结课论文

科学诚信结课论文

ID:18440016

大小:16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9-17

科学诚信结课论文_第1页
科学诚信结课论文_第2页
科学诚信结课论文_第3页
科学诚信结课论文_第4页
科学诚信结课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学诚信结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科学诚信的思考摘要:科学诚信是科学研究过程中永恒的道德准则,是科研主体从事科研活动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科研不断行为破坏科研活动秩序,削弱科研创新能力。造成国家竞争力下降。本文通过对一些科研工作造假等案例的分析,阐述科研不端行为在科学研究中的危害乃至对整个社会的不良影响,强调科学诚信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世界与社会进步的意义,并从社会的角度进行思考。关键词:科学诚信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道德制度建设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学术研究会出现种种错误。这些错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

2、是限于客观条件而发生的错误。这类错误难以避免,也难以觉察,随着科学的进步才被揭示出来的,犯错误的科研人员没有责任,不该受到谴责。一类是由于马虎、疏忽而发生的失误。这类错误本来可以避免,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犯错者并无恶意,是无心造成的,属于“诚实的失误”。犯错者应该为其失误受到批评、承担责任,但是是属于工作态度问题,并没有违背学术道德。还有一类是学术不端行为。这类错误本来也可以避免,但是肇事者有意让它发生了,存在主观恶意,违背了学术道德,应该受到舆论谴责和行政处罚,乃至被追究法律责任。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

3、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由于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

4、中发生不端行为,经常是由于对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缺乏了解,认识不足造成的。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进行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教育,防患于未然,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1学术伦理道德在东西方伦理思想史上,“道德”与“伦理”表达了非常相近的含义,但在词源学上又有细微的区别。“道德”关注的是做人的美德、品行、修养或德性;而“伦理”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行为规范或准则,是对人类道德现象的系统思考。当涉及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或做什么事,而这种做人做事会影响到他人的利益时,就进入了伦理领

5、域,引发的问题就是伦理问题,包括“该不该做”,“应该怎样做”等等[1]。82013/5/30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科学研究活动本身涉及到伦理道德,与科研成果直接相关的科研人员的道德建设至关重要,科研活动也成为道德研究之对象。科研人员应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的行为准则或规范,及时调整自身与合作者(包括其他科研人员、资助者、受试者、社会公众/消费者)、科研人员与物(包括试验动物、生态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合乎伦理地开展研究工作。这就引出了“科研伦理”和“科研道德”两个新的概念。鉴于“伦理”与“道德”的细微区别,“科学伦理”和

6、“科学道德”的含义也各有侧重。科学研究是一种涉及到科研人员、科技辅助人员、课题资助者、受试者/病人、社会公众/消费者、政策制定者等诸多活动主体的社会活动。身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社会人际网络中的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要获取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尊重隐私、公正地分配负担和收益,研究方案要有可接受的“风险—受益比”,规避潜在的经济利益冲突,合乎伦理地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科研伦理是指科研人员与合作者、受试者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伦理规范和行为准则,而科研道德考察的是科研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品行和诚实及杜撰、抄袭、剽窃及学术不当

7、行为产生的根源、表现、危害及对策。2学术不端行为2.1学术不端行为的概念科研不端行为包括虚构伪造结果或数据;篡改有选择的遗漏或更改结果或数据;剽窃在研究方案、研究结果和研究过程中不正当地运用他人成果;不提供适当的引文注释、不让同行得到珍贵的资料,用不适当的统计或测量方式抬高研究发现的意义等;弄虚作假:篡改和捏造、故意遗漏数据;伪造证据、制造骗局。2.2学术不端行为案例现如今教育部下发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列举了七种学术不端行为:一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二是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三是伪造或

8、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四是伪造注释;五是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六是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七是其他学术不端行为[2]。教育部定义的学术不端行为显然是留有余地的,还有很多不端行为在这里并没有也难以完全列出,如报奖搞包装、搞运作;为应付评估检查集体作假;搞应试科研;部分科技管理部门把管理权力利益化等[3]。实际上,有的大学向高官明赠暗送高等学位,学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