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生态养殖

发展农业生态养殖

ID:18452594

大小:7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18

发展农业生态养殖_第1页
发展农业生态养殖_第2页
发展农业生态养殖_第3页
发展农业生态养殖_第4页
发展农业生态养殖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展农业生态养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发展农村畜禽生态养殖学生姓名:刘常春考籍号:910909102803年级专业:2008级兽医指导老师及职称:黄生强教授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提交日期:2010年4月10目录摘要…………………………………………………………………………………3关键词………………………………………………………………………………31前言……………………………………………………………………………32社会现状……………………………………………………………………………32.1人力资源…………………………………………………………………………32.2土地浪费……………

2、………………………………………………………42.3畜产质量量问题………………………………………………………………………42.4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53生态养殖……………………………………………………………………………64发展对策与建议……………………………………………………………………64.1要科学规划布局,调整养殖结构…………………………………………………64.2要强化技术攻关,制定生态养殖标准………………………………………………64.3要整合资源资金,出台扶持政策…………………………………………………74.4要强化组织领导,争取上级支持

3、……………………………………………74、5坚持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的生态养殖模式…………………………84、6重视农业情报和国际合作与交流…………………………………………85小结……………………………………………………………………………………8参考文献……………………………………………………………………9致谢………………………………………………………………………910发展农村畜禽生态养殖学生:刘常春指导老师:黄生强(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摘要:大量农民工的闲置,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大规模养殖污染环境,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现今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人民的生活更

4、加困难,尤其农民最为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消费市场对畜产质量量与安全的关注,畜禽生态养殖已逐渐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已提出明确要求。《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的重大意义。关键词:发展农村畜禽生态养殖1前言发展农村生态养殖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城乡化率水平的提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重要意义。目前农村劳动力的利用状况大约2/3从事农业生产活动,1/3在非农部门就业。而1998年农民的收入中来自业的为57%,来自非农

5、业部门的已达43%。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应该从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上做应文章,因为它是农民拥有的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最大资源。农地作为农民的第二大财富,虽然在生产强度上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然而在生产利用率和土地本应具有的生产以外的潜力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1]。2社会现状2.1人力资源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仅存十八亿多亩,按农村现有劳动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进行推算,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在农村劳动力有近5亿,剩余劳动力近3.510亿。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大部分地区农村经济仍然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依然不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

6、建立和发展,第二、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劳动力的过剩、城市化的加速等一系列因素,推动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口流动规模的迅速扩大。1989年,中国大地第一次出现汹涌的民工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离开户籍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1.2亿,其中进入城镇第二、三产业企业打工的农民工约为8000万人。据农业部、劳动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估计,2002年离土离乡的农民工约为9640万人。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用城乡统筹的眼光来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明确指出:"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

7、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就意味着在近期内仍然还会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至目前,农民工人数已逾1.2亿之众[2]。按工日法测算,2006年中国农村剩余1.31亿劳动力[3];采用国际标准结构法测算各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山东、河北、云南、河南、四川、广西、贵州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位居全国前列,而浙江、福建、北京、上海和天津的农业劳动力短缺,表明目前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集中在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将逐渐成为全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